[实用新型]生物饲料加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0207161.3 | 申请日: | 2021-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831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强;邢良勇;高长江;宋洪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中牧澳利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N17/00 | 分类号: | A23N17/00;C12M1/02;F26B2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4 | 代理人: | 王书刚 |
地址: | 250306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饲料 加工 系统 | ||
一种生物饲料加工系统,包括发酵罐、干燥罐和造粒机,发酵罐的排料口与干燥罐的进料口通过连接管连接,连接管上设置阀门,干燥罐的排料口与造粒机的进料口对接,所述发酵罐内设置有发酵翻抄搅拌装置,所述干燥罐内设置有干燥翻抄搅拌装置。各种原料首先进入发酵罐内,在适宜温度下通过发酵翻抄搅拌装置带动混合物料上下翻滚扰动充分接触混合,发酵完成的发酵物料进入干燥罐烘干,干燥后的发酵物料进入造粒机制成颗粒成品。该系统将发酵罐、干燥罐和造粒机依次连接,实现了生物发酵饲料的大规模连续高效生产,发酵罐和干燥罐内的翻抄搅拌装置对物料进行上下翻滚扰动,提高了发酵效率和干燥效率,保证了生物发酵饲料的品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生物饲料的生产加工系统,旨在实现生物饲料的大规模连续生产,属于生物饲料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生物发酵饲料旨在改善动物肠道菌群,提高动物机体免疫力,提高饲料消化利用率,同时减少废物排泄量,臭气排泄量,实现源头减排,降低粪污处理压力。生物发酵饲料对于养殖动物提供全面营养具有重要作用,饲料原料发酵是在发酵设备中进行的,发酵过程中需要用到各种接种剂,接种剂的发酵活性越高越好。饲用微生物菌种包括乳酸菌类、双歧杆菌类、芽孢杆菌类、酵母类、霉菌类、光合细菌类和丙酸杆菌类,生产中常使用的是乳酸菌类,芽孢杆菌类和酵母类,主要用于蓄禽等的饮水、拌料、全价料和饲料原料发酵。在实际发酵过程中,要根据原料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菌类进行发酵,要让各种菌协同,又相互抑又相互抑制,最终达到降解纤维,提高饲料消化率,提高动物免疫力等功效。
生物发酵饲料的加工通常要经过发酵、干燥、造粒等过程,原料和接种剂(发酵液)在发酵设备中混合,在适宜温度等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完成,而搅拌是提高发酵效率和效果的必要手段。现有发酵设备,其搅拌装置只是通过搅拌翅片片实现水平位置的搅动,不能实现上层与下层的翻动,在搅拌过程中原料与空气及接种剂的接触不够充分,各处原料发酵不均,不能保证生物发酵饲料的高品质。
发酵之后的饲料需要进行烘干去除出一定水分,再进行造粒,造粒后的生物发酵饲料颗粒也要进行干燥。但是对于堆积的生物发酵饲料颗粒,现有的干燥设备只能使表层颗粒干燥,不能使内部结团的颗粒分散干燥,烘干效率低,效果不理想。虽然有些干燥设备带有搅拌装置,但也只是通过搅拌翅片实现水平位置的搅动,不能实现上层与下层的翻动,烘干耗时长,效率低。
此外,现有生物饲料生产加工所需的各设备都是分散的,不能实现大规模高效连续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生物发酵饲料加工技术存在的设备分散、生产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连续高效、生物发酵饲料品质高的生物饲料加工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生物饲料加工系统,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该系统,包括发酵罐、干燥罐和造粒机,发酵罐的排料口与干燥罐的进料口通过连接管连接,连接管上设置阀门,干燥罐的排料口与造粒机的进料口对接。也可在造粒机的出料口处连接第二干燥罐,用于造粒后生物饲料颗粒的干燥。
所述发酵罐,包括发酵罐体,发酵罐体内设置有发酵翻抄搅拌装置,发酵罐体的底部一侧设置有进料管,另一侧设置有排料口,进料管上设置有进料阀,发酵罐体的底端通过循环液管连接进液管,循环液管上带有循环泵,进液管伸入罐体内,发酵罐体内设置有发酵热风管,发酵罐体的上部设置有废气排管。所述发酵翻抄搅拌装置和发酵热风管均固定连接在罐体的顶盖上,以便于安装和吊出维修。所述发酵翻抄搅拌装置,包括传动座,传动座的上端固定在罐体上端的顶盖,传动座的上部安装有减速机,减速机的动力输出端安装主动轮,传动座的下部安装有被动轮,主动轮和被动轮之间连接传动链,传动链上设置有翻抄板。所述发酵热风管上设置电加热器,发酵热风管外端连接风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中牧澳利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济南中牧澳利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2071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