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下控制臂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206657.9 | 申请日: | 2021-0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889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 发明(设计)人: | 彭小刚;罗涌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向集团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G7/00 | 分类号: | B60G7/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 地址: | 3112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下控制臂,包括控制臂本体,控制臂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延伸臂、第二延伸臂和第三延伸臂,第一延伸臂上设置有衬套安装孔,第二延伸臂上设置有第一球铰安装孔,第三延伸臂上设置有第二球铰安装孔,第一球铰安装孔和第二球铰安装孔中均安装有球铰,衬套安装孔中安装有衬套;所述控制臂本体为铸造件,控制臂本体中设置有减重腔,控制臂本体上设置有与减重腔相连的通孔。本实用新型中,控制臂本体通过空心铸造工艺加工而成,控制臂本体内形成减重腔,使得控制臂本体形成空心结构,一方面降低了铝合金的使用量,另一方面也有效降低了下控制臂的整体重量,有利于汽车的轻量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下控制臂。
背景技术
下控制臂是汽车上的一个重要部件。现有的下控制臂通常是由铝合金铸造而成的,且为实心结构,导致下控制臂的重量较大,不利于汽车的轻量化。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的下控制臂重量较大、不利于汽车轻量化的问题,提供一种下控制臂,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下控制臂,包括控制臂本体,控制臂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延伸臂、第二延伸臂和第三延伸臂,第一延伸臂上设置有衬套安装孔,第二延伸臂上设置有第一球铰安装孔,第三延伸臂上设置有第二球铰安装孔,第一球铰安装孔和第二球铰安装孔中均安装有球铰,衬套安装孔中安装有衬套;所述控制臂本体为铸造件,控制臂本体中设置有减重腔,控制臂本体上设置有与减重腔相连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中,控制臂本体通过空心铸造工艺加工而成,控制臂本体内形成减重腔,使得控制臂本体形成空心结构,一方面降低了铝合金的使用量,另一方面也有效降低了下控制臂的整体重量,有利于汽车的轻量化。第一延伸臂、第二延伸臂和第三延伸臂与控制臂本体一体成型。控制臂本体上的通孔,用于铸造后排出模具芯部填充物,同时也可以排出下控制臂在行驶过程中飞溅到下控制臂中的水和灰尘。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臂本体由铝合金铸造而成。铝合金强度高,重量轻,是制造下控制臂的理想材料。
作为优选,所述通孔共设置有三个,分别为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分别设置在控制臂本体上的不同位置,第一通孔和第二通过分别位于减重腔的相对两侧,第一通孔的位置与第二通孔的位置相对应。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臂本体上设置有第四延伸臂,第四延伸臂上设置有第一后减震器安装孔,控制臂本体上设置有与第一后减震器安装孔相对应的第二后减震器安装孔。
作为优选,第二后减震器安装孔为螺纹孔。第一后减震器安装孔和第二后减震器安装孔用于连接汽车上的后减震器。
作为优选,控制臂本体上设置有后稳定杆连接杆安装孔。后稳定杆连接杆安装孔用于连接汽车上的后稳定杆连接杆。
作为优选,所述衬套包括连接杆,连接杆的两端设置有连接孔,连接杆上设置有橡胶层,橡胶层环绕设置在连接杆的侧面。衬套通过压装的方式安装在衬套安装孔中,设置在连接杆两端的连接孔用于和汽车车体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控制臂本体通过空心铸造工艺加工而成,控制臂内形成减重腔,使得控制臂本体形成空心结构,一方面降低了铝合金的使用量,另一方面也有效降低了下控制臂的整体重量,有利于汽车的轻量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除去球铰和衬套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1中B-B方向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向集团公司,未经万向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2066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碱洗塔丝网除沫器
- 下一篇:一种可控制采泥厚度的柱状采泥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