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燃料电池汽车的消声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202671.1 | 申请日: | 2021-0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126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 发明(设计)人: | 徐一心;林会云;荣博;孙自洪;彭田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10K11/16 | 分类号: | G10K11/16;G10K11/175 |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333 | 代理人: | 李凌 |
| 地址: | 614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料电池 汽车 消声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料电池汽车的消声器,包括壳体,壳体一端设有前端盖,壳体另一端设有后端盖,前端盖连接有进气管,后端盖连接有出气管,消声器的内腔设有第三横板,第三横板上方设有第二横板,第二横板和第三横板之间设有多个第一弹簧,第三横板下方设有第一横板,第三横板和第一横板之间设有吸音棉,第一横板将消声器的内腔分割为消声腔和排水腔,第一横板、第二横板和第三横板均设有多个孔,排水腔内设有回弹组件,前端盖底部设有出水口,回弹组件可以与第一横板、第二横板、第二横板和第一弹簧配合作用使吸音棉内的水挤压出来,提高吸音棉的吸音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料电池汽车的消声器。
背景技术
汽车的排气噪声是行车噪声的主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对各种车辆的噪声的极限值都有严格的规定,排气消声器就是这样一个为减小排气噪声而生的装置。排气消声器的作用就是通过降低、衰减排气压力的脉动来消除噪声。在燃料电池汽车中,因其工作原理导致产生大量高频且频率较宽的噪声,为了解决这些高宽频噪声,通常会在其排气管的消声器内增加大量的吸音棉,燃料电池汽车在工作过程中因化学反应会不断地产生大量水,当水量比较大时,大量的水通过排气管道与吸音棉混在一块,因吸音棉吸水后会变重下沉,便会导致排水通道受阻,大量的水无法排出消声器,会降低吸音棉的消声特性,积水时间长后也容易导致消声器的腐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汽车的消声器,用于解决燃料电池汽车排气管的消声器中吸音棉吸水后堵住排水通道积水不能及时排出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一端设有前端盖,所述壳体另一端设有后端盖,所述前端盖连接有进气管,所述后端盖连接有出气管,所述消声器的内腔设有第三横板,所述第三横板上方设有第二横板,所述第二横板和所述第三横板之间设有多个第一弹簧,所述第三横板下方设有第一横板,所述第三横板和所述第一横板之间设有吸音棉,所述第一横板将所述消声器的内腔分割为消声腔和排水腔,所述第一横板、所述第二横板和所述第三横板均设有多个孔,所述排水腔内设有回弹组件,所述前端盖底部设有出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回弹组件包括两个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转动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板底端与所述壳体底部内壁抵接,两个所述支撑板的顶端与所述第一横板抵接。
又进一步的,所述回弹组件还包括分别连接在两个所述支撑板底端一侧的第二弹簧,两个所述第二弹簧与所述壳体底部内壁连接。
再进一步的,所述前端盖和所述后端盖内壁均设有配合所述第一横板和所述第三横板上下移动的凹槽。
优选的,所述第二横板上方设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将所述消声腔分割为第一消声室、第二消声室和第三消声室。
优选的,所述第二消声室内设有第一消声管和第二消声管,所述第一消声管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二消声管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挡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消声管和所述第二消声管在所述第二消声室内的一端均呈圆弧形,所述第一消声管和所述第二消声管均设有圆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三横板和第二横板之间区域可以形成水流的缓冲区,防止因水流过多导致吸音棉的吸水压力增加,第一横板挡住吸音棉不下沉防止吸音棉因吸水过多沉下来堵住出水口。
2.本实用新型在第一横板下方设置的回弹组件配合第一弹簧,向中间推挤,可以将第一横板和第三横板之间吸音棉中的水挤出,加快吸音棉中水的流出。
3.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消声管和第二消声管分别连通了第一消声室、第二消声室和第三消声室,第一消声管和第二消声管设有圆孔,且他们的一端呈圆弧形,这样的设计可以增加排气管中废气声音的碰撞和反射以此来实现降低声波达到更好的消声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未经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2026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轴承套圈锻模切底冲头刃口
- 下一篇:三相电源切换电路及配电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