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复位减震支座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93114.8 | 申请日: | 2021-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732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城泉;夏雨;邹昀;张震;张光磊;渠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D19/04 | 分类号: | E01D19/0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林娟 |
地址: | 214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位 减震 支座 | ||
一种自复位减震支座,包括上连接板(1)、下连接板(2)、八边形钢筒(4)和板簧(6),八边形钢筒(4)上端固定在上连接板(1)的下表面,八边形钢筒(4)下端固定有减震垫,减震垫位于下连接板(2)上表面,板簧6两端卡在限位角钢(8)内,限位角钢(8)固定在下连接板(2)上。本实用新型的自复位减震支座,能够在不同强度的地震作用下同时抵抗竖向震动和水平震动,水平方向既可以抵抗平动又可以抵抗转动,具有足够的耗能能力且具有良好的震后自复位功能,可以有效地消耗地震能量。安装简单,更换方便,在地震作用下能够为建筑结构提供稳固有效的耗能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桥梁支座,具体涉及一种自复位减震支座。
背景技术
减震支座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用于建筑结构底部的减隔震技术,利用隔震支座延长结构基础自震周期,同时让变形集中于隔震支座,减小地震输入给上部结构的能量,从而减轻结构自身的地震响应,为结构提供更好的安全防护。随着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地震频发,大量地震灾害表明,竖向地震对结构物的影响不能忽视,而现阶段,国内外对隔震技术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单纯的水平隔震上,对同时实现水平和竖向隔震的研究还不多见。建筑结构所受到的环境荷载作用来自不同方向,传统的单向隔震支座无法对不同方向的风振和地震进行控制,并且传统隔震支座大多没做考虑余震的影响,一般支座在余震的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残余位移导致震后复位困难,因此需要开发一种能够对不同方向的风振和地震进行控制且具有复位功能的桥梁支座。
专利CN204825623U公开了一种两级限位侧弹性隔震支座,但是这种支座板簧上需预留螺栓孔,具有初始缺陷,使用时会出现应力集中于螺栓连接处,不能很好的发挥板簧耗能作用,使用时钢片之间相互挤压损伤较大,两级限位侧弹性支座发生对角线运动时,板簧同时受到压和不利的剪共同作用,容易导致板簧损坏且不能很好的利用破板簧的恢复力。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传统隔震支座功能不完备,不能同时有效控制水平和竖向耗能且没有自复位功能。
【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复位减震支座,能对来自不同方向的风振和地震进行控制。该抗震系统构造简单,实用性强。在不同强度的风振地震作用下,该系统受力均匀、稳定,耗能体系稳固有效,能够同时抵抗竖向震动和水平震动,具有一定的抗扭能力。该支座具有足够的耗能能力且具有良好的震后自复位功能,可以有效地消耗地震能量,从而实现在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的多重减隔震作用,对建筑结构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自复位减震支座,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八边形钢筒和板簧,八边形钢筒上端固定在上连接板的下表面,八边形钢筒下端固定有减震垫,减震垫位于下连接板上表面,板簧两端卡在限位角钢内,限位角钢固定在下连接板上,板簧的个数为四个,各板簧在八边形钢筒周围等间距分布,且各板簧中部外侧靠在八边形钢筒侧面上;八边形钢筒侧面上的板簧抵靠处还具有四组限位钢板,限位钢板垂直于八边形钢筒侧面,两个限位钢板构成一个限位钢板组,各板簧的中部在竖直方向上分别卡在各限位钢板组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垫为圆形减震垫。
进一步的,所述圆形减震垫是圆形橡胶减震垫。
进一步的,所述上连接板、下连接板还具有螺栓孔。
进一步的,所述螺栓孔分别位于上连接板、下连接板的四角。
进一步的,还包括四组限位钢棒,限位钢棒两个一组,各限位钢棒贴近板簧中部内侧,限位钢棒垂直于下连接板,限位钢棒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固定在限位钢板组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931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伸缩导轨
- 下一篇:一种用于箱型构件的翻转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