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冲击钢筋混凝土梁柱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85955.4 | 申请日: | 2021-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340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徐益军;黄国燕;俞海琪;陈学萍;杨少美;徐泽民;马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荣呈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3/20 | 分类号: | E04C3/20;E04C3/34;E04C5/06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航联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304 | 代理人: | 王超军 |
地址: | 3118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击 钢筋混凝土 梁柱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冲击钢筋混凝土梁柱,包括混凝土、中心筋、角筋和边筋,所述中心筋位于所述混凝土内部的中间位置,所述角筋位于所述混凝土内部的四角,所述边筋位于所述混凝土内部侧边的中间位置,所述角筋与所述边筋之间通过若干第一横筋、第二横筋、第一纵筋和第二纵筋连接,所述第一横筋和所述第二横筋位于所述混凝土内部的顶端和底端,所述第一纵筋和第二纵筋位于所述混凝土内部的两侧边,所述中心筋与所述边筋之间通过若干横向筋套和若干纵向筋套连接。有益效果。能够提高钢筋混凝土梁柱的整体强度,从而提高钢筋混凝土梁柱的抗冲击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抗冲击钢筋混凝土梁柱。
背景技术
近年来,钢筋混凝土梁在我国城市立交桥梁及建筑结构中已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且正朝着大跨方向发展。钢-混凝土组合梁在我国的应用实践表明,它兼有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优点,具有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适合我国基本建设的国情,是未来结构体系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但是现有的钢筋混凝土梁柱抗冲击性能不佳,使用寿命短。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抗冲击钢筋混凝土梁柱,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抗冲击钢筋混凝土梁柱,包括混凝土、中心筋、角筋和边筋,所述中心筋位于所述混凝土内部的中间位置,所述角筋位于所述混凝土内部的四角,所述边筋位于所述混凝土内部侧边的中间位置,所述角筋与所述边筋之间通过若干第一横筋、第二横筋、第一纵筋和第二纵筋连接,所述第一横筋和所述第二横筋位于所述混凝土内部的顶端和底端,所述第一纵筋和第二纵筋位于所述混凝土内部的两侧边,所述中心筋与所述边筋之间通过若干横向筋套和若干纵向筋套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中心筋、所述角筋和所述边筋与所述第一横筋、所述第二横筋、所述第一纵筋和所述第二纵筋之间均通过若干钢丝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横筋、所述第二横筋、所述第一纵筋和所述第二纵筋均由筋体、第一卡头、第二卡头和第三卡口构成,所述第一卡头位于所述筋体的一端,所述第二卡头位于所述筋体的另一端,所述第三卡口位于所述筋体一侧的中间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钩体,所述第二卡头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钩体。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筋套和所述纵向筋套均为环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横筋和所述第二横筋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纵筋和所述第二纵筋的长度,所述横向筋套的长度大于所述纵向筋套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由混凝土、中心筋、角筋、边筋、第一横筋、第二横筋、第一纵筋、第二纵筋、横向筋套和纵向筋套构成的抗冲击钢筋混凝土梁柱,从而能够提高钢筋混凝土梁柱的整体强度,从而提高钢筋混凝土梁柱的抗冲击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抗冲击钢筋混凝土梁柱的截面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抗冲击钢筋混凝土梁柱的横筋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抗冲击钢筋混凝土梁柱的纵筋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抗冲击钢筋混凝土梁柱的筋套结构示意图。
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荣呈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荣呈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859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