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下穿公路临河岸隧洞进口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85867.4 | 申请日: | 2021-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7413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周晓明;陈念辉;徐连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14 | 分类号: | E21D9/14;E21D11/00;E21D11/38;E21D11/10;E02D5/76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刘晓春 |
地址: | 310014***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公路 临河 隧洞 进口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下穿公路临河岸隧洞进口结构,所述隧洞进口结构包括进口防渗体、洞外加强结构以及洞内加强结构,所述进口防渗体包括洞口硬化边墙、洞口硬化底板以及出渣通道硬化底板,且出渣通道硬化底板高程高于施工期防汛水位;所述洞口硬化边墙与洞口硬化底板以及所述洞内加强结构的钢筋混凝土衬砌形成闭环,确保河道外水不内渗。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有效近接下穿公路临河岸隧洞进口结构,进口防渗体与洞内加强结构形成完整的临河防渗体系。洞外加强结构与洞内加强结构形成完整的近接下穿公路的结构支撑体系。确保公路不断路、施工正常进行,同时解决洞口防洪、施工期河道渗水等问题,保证工程顺利推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水电工程、市政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下穿公路临河岸隧洞进口结构。
背景技术
城市供水工程避免不了与铁路、山区公路、地下管线等存在近接施工的问题,近接工程需满足相关行业规范,同时确保洞身稳定安全,尤其土洞进口段近接工程,稳定问题更为突出。河岸边下穿公路的隧洞进口结构就是边界条件较复杂的近接工程。其难点在于山区公路与河岸之间的高差小,公路一般为半挖半填式基础,公路距离河道近,有渗水风险,防洪压力大。一般低等级公路可选择直接挖断公路布置箱涵进口,但对于景区公路等一些不可挖断公路来说,隧洞下穿成了唯一选择。针对以上复杂隧洞进口结构,目前尚无成熟解决方案。
基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下穿公路临河岸隧洞进口结构,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穿公路临河岸隧洞进口结构。采用一种有效近接下穿公路临河岸隧洞进口结构,确保隧洞进口及公路结构安全,防止河道反渗水、且满足防汛需求,保证工程顺利推进,为类似工程提供解决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下穿公路临河岸隧洞进口结构,所述隧洞进口结构包括进口防渗体、洞外加强结构以及洞内加强结构,所述进口防渗体包括洞口硬化边墙、洞口硬化底板以及出渣通道硬化底板,且出渣通道硬化底板高程高于施工期防汛水位;所述洞口硬化边墙与洞口硬化底板以及所述洞内加强结构的钢筋混凝土衬砌形成闭环,确保河道外水不内渗。
本实用新型根据工程特点,采用超前固结公路基础、强支护进洞、全封闭进口底板形成防渗体系,全断面钢筋混凝土衬砌,系统固结灌浆,匹配精细施工组织的下穿公路临河岸隧洞进口结构,确保隧洞进口及公路结构安全,保证工程顺利推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洞内加强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衬砌、隧洞底板下方回填的钢筋混凝土垫层以及全封闭拱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隧洞内进行顶拱回填灌浆和系统固结灌浆形成洞内加强结构的一部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全封闭拱架由常规钢拱架和底部新增连接件相接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洞外加强结构包括边坡锚喷支护系统、导向墙以及管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边坡锚喷支护系统由锚固于边坡内的锚杆和利用锚杆孔低压固结灌浆构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有效近接下穿公路临河岸隧洞进口结构,进口防渗体与洞内加强结构形成完整的临河防渗体系。洞外加强结构与洞内加强结构形成完整的近接下穿公路的结构支撑体系。确保公路不断路、施工正常进行,同时解决洞口防洪、施工期河道渗水等问题,保证工程顺利推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1-1向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858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锂电池并联充放电系统
- 下一篇:一种基于CAN总线的电动车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