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态修复型水田鱼道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81102.3 | 申请日: | 2021-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287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韩雷;狄高健;刘道维;田振华;李洋;苏国青;李树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B8/08 | 分类号: | E02B8/0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李红媛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 修复 水田 鱼道 | ||
一种生态修复型水田鱼道,它涉及农业、水利领域,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现有的鱼道一般修建于水利工程中,尺寸较大,结构较复杂,适用于水田的鱼道基本没有,水田内的鱼类等生物需要一种通道来进行洄游、产卵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鱼道包括鱼道本体和直角梯形隔板;鱼道本体为两端开口的长方形槽体结构,在鱼道本体内平行设置有多个直角梯形隔板;每相邻两个梯形隔板之间形成腔室。本实用新型水田鱼道可供水田内的鱼类、两栖类等生物进行上溯洄游,在兼顾水田生长的基础上又达到了保护生态的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农业领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水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兼顾水田灌溉与生态系统保护的鱼道。
背景技术
水田渠道的主要作用是灌溉与排水,是将足够的水量输送到水田供作物生长,满足作物灌溉需水量,或是将多余的水自田间排走,以保持田间作物的正常生长。现在的渠道主要考量的是输水效率、使用年限及维修成本等,使用混凝土渠道取代土渠和砌石(包括其他天然材料)渠道,但从生态的角度看,混凝土渠道平直且没有空隙,生物没有栖息空间,生态机能下降,水田内的鱼类、两栖类等生物的生存环境被破坏。另一方面,由于渠道中的落差结构和稻田出水口与排水渠之间的高程差距,使得水域网络被割裂,导致鱼类的栖息环境恶化。因此,迫切需要通过一些人工措施来实现航道网的再联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基于现有的鱼道一般修建于水利工程中,尺寸较大,结构较复杂,适用于水田的鱼道基本没有,水田内的鱼类等生物需要一种通道来进行洄游、产卵的问题,提出一种生态修复型水田鱼道。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生态修复型水田鱼道,它包括鱼道本体和直角梯形隔板;
所述的鱼道本体为两端开口的长方形槽体结构,在鱼道本体内平行设置有多个直角梯形隔板,且直角梯形隔板的直角边朝下,斜边朝上设置;每相邻两个梯形隔板之间形成腔室;每相邻两个梯形隔板的梯形上底设置方向相反;所述的直角梯形隔板的两端置于鱼道本体两侧的通孔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可直接安装于水田周边的渠道内中,也可以直接将渠道与水田或者河流连通,安装后使原本被切断的水域连通起来。本实用新型构筑成水田鱼道后,相邻的直角梯形隔板对水流进行消能,降低水流流速,使水田内的鱼类等生物能够借助水田鱼道,从水田洄游到河流(或渠道)中,也可自河流迁移至水田内进行产卵、繁殖。既满足水田灌溉、排水的需求,又恢复了水田鱼类等物种的生物通道,达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而且,这种水田鱼道结构简单,施工便捷,易于管理,通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水田鱼道可供水田内的鱼类、两栖类等生物进行上溯洄游,在兼顾水田生长的基础上又达到了保护生态的目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生态修复型水田鱼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鱼道本体和直角梯形隔板连接的结构剖视图;
其中,1鱼道本体,2直角梯形隔板,3腔室,4球形凸起,5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至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一种生态修复型水田鱼道,它包括鱼道本体1和直角梯形隔板2;
所述的鱼道本体1为两端开口的长方形槽体结构,在鱼道本体1内平行设置有多个直角梯形隔板2,且直角梯形隔板2的直角边朝下,斜边朝上设置;每相邻两个梯形隔板2之间形成腔室3;每相邻两个梯形隔板2的梯形上底设置方向相反;所述的直角梯形隔板2的两端置于鱼道本体1两侧的通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未经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811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机摄像头自动装配工装
- 下一篇:粉末活性炭投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