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驾驶室举升过程中的齿轮打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80879.8 | 申请日: | 2021-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965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朱先勇;王鹏;吴帅贤;孙炜佳;唐荣耀;魏子童;肖雄;宋鹏;彭惠明;樊跃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F04B23/04 | 分类号: | F04B23/04;F04B9/14;F04B17/03;F04B53/00;B60S5/00;F16H37/12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王怡敏 |
地址: | 1300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驾驶室 过程 中的 齿轮 打压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驾驶室举升过程中的齿轮打压设备,属于机械制造领域。手动泵通过手动泵固定板一固定在主体框架的台面边缘上,所述电动机固定在齿轮传动机构的打压机构支撑板下侧,所述照明机构固定在打压机构支撑板后部,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固定在打压机构支撑板前部,所述压力表机构固定在打压机构支撑板右侧,所述手电一体泵通过手电一体泵固定板一与打压机构支撑板连接。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可靠,实现自动化传动、打压,可靠性能高。包括两个功能,第一个功能是实现自动传动;第二个功能是手动泵,电动泵于一体,便于发生特殊情况如断电等过程中,手动与电动打压的转换,即便于调试,又便于提高作业效率,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驾驶室举升过程中的齿轮打压设备。
背景技术
中、重型卡车的驾驶室为平头驾驶室结构,发动机仓在驾驶室下方。当需要对发动机仓内的部件进行检修时,需要将驾驶室向前翻转一定的角度。由于中、重型卡车驾驶室太重,单凭人工无法实现驾驶室的翻转,必须借助翻转装置来实现驾驶室的翻转。齿轮打压设备是为执行元件,如液压缸等提供高压油,以促使其运动至一定的状态。手动泵,电动泵被广泛应用于军事、航天、医疗中执行元件的打压过程等领域。但目前,企业对执行元件的加压方式有采用人工操作完成,效率低,耗时高,成本高。另一种则是直接通过电动泵加压,效率高,但是对电的依赖较高。对于手动、电动为一体的打压设备较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驾驶室举升过程中的齿轮打压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靠,实现自动化传动、打压。本实用新型包括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传动机构电机驱动,实现自动化;第二个过程是加压过程,实现对执行元件的加压过程。采用手电泵一体化,发生断电等特殊情况下,可以顺利完成生产任务,实现自动化的同时也提高了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用于驾驶室举升过程中的齿轮打压设备,包括主体框架1、电动机2、照明机构3、压力表机构4、手电一体泵5、手动泵6、齿轮传动机构7,所述手动泵6通过手动泵固定板一601固定在主体框架1的台面边缘上,所述电动机2固定在齿轮传动机构7的打压机构支撑板704下侧,所述照明机构3固定在打压机构支撑板704后部,所述齿轮传动机构7固定在打压机构支撑板704前部,所述压力表机构4固定在打压机构支撑板704右侧,所述手电一体泵5通过手电一体泵固定板一503与打压机构支撑板704连接。
所述的主体框架1采用槽钢101组合而成,在主体框架1的左下侧设有配电柜102,在主体框架1的前部,电动机2的下侧有接油槽一103,在主体框架1的左前侧,打压机构下侧有接油槽二104,在主体框架1左前侧,接油槽二104下方有工具箱105,在主体框架1四角处有底脚106。
所述的照明机构3是:照明灯301连接在钣金架302上,钣金架302固定在打压机构支撑板704上,并与轴承座709连接。
所述的压力表机构4是:压力表401通过手拧杆402连接在压力表固定钣金403上,压力表固定钣金403铆接在打压机构支撑板704上。
所述的手电一体泵5:手电一体泵固定板一503铆接在打压机构支撑板704上,手电一体泵固定板一503与手电一体泵固定板二510相连,手电一体泵固定板二510与泵固定板509相连,泵固定板509固定在壳体506上,手拧固定杆二502安装在手电一体泵固定板一503上,并固定在壳体506上;手拧固定杆一501安装在手电一体泵固定板一503上,并固定在泵固定板509上;安全阀508、开关504分别安装在阀板612上,电动泵507连接在壳体506旁,压力罐515安装在电动泵座514上,波纹管512与压力罐515相连,插头513与波纹管512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808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