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立体网状生物填料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67937.3 | 申请日: | 2021-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490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程素;王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碧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10 | 分类号: | C02F3/10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王敏强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丈八街办锦***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体 网状 生物 填料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立体网状生物填料结构,一种立体网状生物填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本体,结构本体由若干个中空的正三棱柱组成,结构本体的截面为正六边形,结构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结构相同的顶部盖板和底部盖板,每个正三棱柱的内部填充牡蛎壳填料。本实用新型以结构差异大的两种新型材料的组合,利用聚丙烯高分子聚合物为原料加工的立体网状材料的可塑造性,对化学和生物的强稳定性,制作为等边六边形柱状结构,内部采用等边三角形框架保证整个结构空间稳定,将废弃的牡蛎壳做为原料填充至使用网状材料制作的框架结构内部,形成原生态有益菌群生长环境,亲水性能强,提高微生物成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用生物填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体网状生物填料结构。
背景技术
生物填料或填料是指污水处理中的生物填料,具有比表面积大、质量轻、强度高、耐腐蚀等优点,主要应用于污水处理或者作为微生物挂膜的载体。填料类型有蜂窝状、网状等,常用种类有蜂窝斜管填料、合成纤维球、纤维束、生物飘带、绳索等。
一般组合填料,指的是在软性填料和半软性填料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它兼有两者的优点,其结构是将塑料圆片压扣改成双圈大塑料环,将醛化纤维或涤纶丝压在环圈上,使纤维束均匀分布;内圈是雪花状塑料枝条,各填料环圈使用塑料绳将纤维横向束中心打结或钮扣压扣制得填料单体,根据需要将各填料单体相间成串,组成填料组块。既能挂膜,又能有效切割气泡,提高氧的转移速率和利用率,一般在好养生化过程中使用。但是在其使用过程中存在可使用比表面积小,亲水性弱,填料上生物膜分布不均匀,微生物附着效果一般,空隙率较大,需要较高的填充率,运行时填料绳易脱落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立体网状生物填料结构,解决了现有生化处理污水技术过程中使用填料存在可使用比表面积小、微生物挂膜效率低以及牡蛎壳类填料使用过程中生化脱膜易堵塞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立体网状生物填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本体,结构本体由若干个中空的正三棱柱组成,结构本体的截面为正六边形,结构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结构相同的顶部盖板和底部盖板,每个正三棱柱的内部填充牡蛎壳填料。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技术方案的特点还在于,
顶部盖板和底部盖板均为多孔立体网状六边形柱状结构。
顶部盖板和底部盖板分别与结构本体为一体化连接。
顶部盖板和底部盖板分别与结构本体通过扎带连接。
牡蛎壳填料的粒径为3~5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以结构差异大的两种新型材料的组合,利用立体网状材料的可塑造性,制作为等边六边形柱状结构,内部采用贯通的三棱柱框架保证整个结构空间稳定,将废弃的牡蛎壳做为原料填充至使用网状材料制作的框架结构内部,形成更好的微生物附着条件,组合形成一种集两种优势于一身的新型组合生物填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立体网状生物填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本体的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顶部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盖板通过扎带连接结构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结构本体,2.顶部盖板,3.底部盖板 4.牡蛎壳填料,5.扎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碧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陕西碧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679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室外空调器
- 下一篇:一种高位水箱串接用户管网双向给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