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生物膜反应的污水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67007.8 | 申请日: | 2021-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905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杨福彬;杨锡元;姚昌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潮海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00 | 分类号: | C02F3/00;C02F9/14 |
代理公司: | 深圳得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62 | 代理人: | 袁江龙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东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生物膜 反应 污水处理 系统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生物膜反应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预处理池、MBR处理池;预处理池的下部设置有污水进口,预处理池的底部安装有扇叶驱动电机,扇叶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驱动连接有涡流扇,预处理池的中部水平设置有颗粒物过滤层,预处理池的上部设置有预处理水出口;MBR处理池的前端设置有滤水进口,滤水进口与预处理水出口之间连接有送水管道,送水管道上设置有送水泵;MBR处理池的中部竖直设置有生物膜层板,生物膜层板的上方设置有曝气机,MBR处理池的尾端设置有清水出口。本申请的基于生物膜反应的污水处理系统,能够对污水进行预处理,从而降低污水中杂质对生物膜的损伤,提高生物膜的使用寿命和污水处理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生物膜反应的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生物膜技术可在单位空间上固定富集大量具有降解功能的微生物,能够对流动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可生物降解污染物进行去除,逐渐成为采用较多且有效的污染河流治理技术之一。现有的生物膜污水处理技术中,结构较为简单,而污水中各种杂质较多,存在生物膜受污水中较大颗粒物撞击、粘附等情况造成生物膜破损、甚至失效的问题,降低了生物膜的使用寿命和污水处理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生物膜反应的污水处理系统,能够对污水进行预处理,从而降低污水中杂质对生物膜的损伤,提高生物膜的使用寿命和污水处理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生物膜反应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预处理池、MBR处理池;所述预处理池的下部设置有污水进口,所述预处理池的底部安装有扇叶驱动电机,所述扇叶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驱动连接有涡流扇,所述预处理池的中部水平设置有颗粒物过滤层,所述预处理池的上部设置有预处理水出口;所述MBR处理池的前端设置有滤水进口,所述滤水进口与所述预处理水出口之间连接有送水管道,所述送水管道上设置有送水泵;所述MBR处理池的中部竖直设置有生物膜层板,所述生物膜层板的上方设置有曝气机,所述MBR处理池的尾端设置有清水出口。
基于上述结构,污水自污水进口流入预处理池,随着预处理池中水量的增加,水平面上升,污水中的颗粒物经颗粒物滤层过滤,且过滤后的污水经送水泵泵送至MBR处理池进行生物膜反应,避免了污水中较大颗粒物直接与生物膜层板接触的情况,从而降低污水中杂质对生物膜层板上生物膜的损伤,提高生物膜的使用寿命和污水处理效果。同时,通过涡流扇的设置,能够对污水进口流入的污水进行搅动,便于污水中杂质的碰撞解体,从而提高后续生物膜反应时的净化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颗粒物过滤层包括第一滤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滤层上方的第二滤层,所述第一滤层的过滤孔径大于所述第二滤层的过滤孔径。
进一步地,通过自下而上且过滤孔径递减的滤层设置,使污水进口流入的污水在向上流动时,污水中的颗粒物经颗粒物过滤层过滤,确保减少污水中的颗粒物直接进入MBR处理池的数量,从而提高MBR处理池的处理效率和生物膜层板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滤层、所述第二滤层之间设置有清洁组件,所述清洁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预处理池中部的喷洒管、多个安装于所述喷洒管上的增压喷头,所述喷洒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预处理池的外部,且通过管道与抽吸泵连通,所述抽吸泵通过管道与所述清水出口相连,该管道与所述清水出口之间安装有控制阀。
进一步地,在需要对颗粒物滤层进行清理时,将清水出口的清水抽吸后由喷洒管洒出,从而对第一滤层底部、第二滤层顶部进行高压喷洒,使附着在第一滤层、第二滤层上的颗粒物掉落至预处理池底面,确保颗粒物滤层的过滤效率,进而提高MBR处理池的处理效率和生物膜层板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喷洒管包括贯穿所述预处理池侧壁的安装部、与所述安装部连通的转动部,所述安装部的端部套设于所述转动部上并与所述转动部转动连接,所述增压喷头安装于所述转动部上,所述转动部上靠近所述安装部的一侧外壁设置有转齿;所述预处理池的外壁安装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至所述预处理池内部,且该输出端上安装有与所述转齿相啮合的齿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潮海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潮海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670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