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池储能箱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66714.5 | 申请日: | 2021-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986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洪伟艺;许燕青;熊孝新;洪清泉;李才;洪俊龙;王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汽客汽车零部件(厦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20 | 分类号: | H01M50/20;H01M50/244;H01M50/24;H01M10/613;H01M10/6554;H01M10/656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 效果 电池 储能箱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池储能箱,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的电池箱内的电池组在工作中会放出大量的热,这些热量得不到快速、有效的散热处理,将会导致电池组性能的下降,严重会导致电池的燃烧和爆炸的问题,其包括储能底箱,储能底箱的顶部设有两个防护侧板,储能底箱的顶部开设有两个连接滑槽,两个防护侧板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十字连板,两个防护侧板均通过十字连板分别与相对应的连接滑槽滑动套接,储能底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分隔支架,本实用新型,具有免对电池造成损坏,以及实现对储能底箱内部的散热翅片快速进行换装,和使得储能底箱内部的电池热量得以快速散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蓄电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池储能箱。
背景技术
蓄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一种装置,是按可再充电设计的电池,通过可逆的化学反应实现再充电,通常是指铅酸蓄电池,它是电池中的一种,属于二次电池,它的工作原理:充电时利用外部的电能使内部活性物质再生,把电能储存为化学能,需要放电时再次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输出。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电池箱内的电池组在工作中会放出大量的热,这些热量得不到快速、有效的散热处理,将会导致电池组性能的下降,严重会导致电池的燃烧和爆炸。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池储能箱,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的电池箱内的电池组在工作中会放出大量的热,这些热量得不到快速、有效的散热处理,将会导致电池组性能的下降,严重会导致电池的燃烧和爆炸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池储能箱,包括储能底箱,所述储能底箱的顶部设有两个防护侧板,所述储能底箱的顶部开设有两个连接滑槽,两个所述防护侧板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十字连板,两个所述防护侧板均通过十字连板分别与相对应的连接滑槽滑动套接,所述储能底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分隔支架,两个所述分隔支架均以储能底箱的轴心为中心对称分布,两个所述分隔支架的内部均固定插接有若干个分隔圆杆,若干个所述分隔圆杆均等距离分布在分隔支架的内部,两个所述分隔支架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两个衔接套板,每两个相对应的所述衔接套板之间均活动套接有散热翅片,两个所述防护侧板之间活动插接有散热支架,所述散热支架的内部设有若干个百叶扇板,每个所述百叶扇板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两个连接圆杆,每两个相对应的所述连接圆杆之间均转动套接有转接板,每个所述转接板的一侧均与百叶扇板的外壁相接触。
优选的,其中两个所述衔接套板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固定螺钉,两个所述散热翅片均通过固定螺钉与衔接套板固定连接。
优选的,两个所述防护侧板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两个滑动支板,所述散热支架的两端分别与相对应的两个滑动支板滑动套接。
优选的,每个所述百叶扇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转轴连杆,每个所述百叶扇板均通过两个转轴连杆与散热支架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散热支架的内部螺纹套接有螺纹支杆,所述螺纹支杆的外部固定套接有矩形支板,所述矩形支板的一侧与其中一个百叶扇板的一侧相接触。
优选的,两个所述防护侧板的内部均固定安装有三个散热槽,三个所述散热槽均等距离分布在防护侧板的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工作中,通过在储能底箱的顶部开设有两个连接滑槽,并在两个防护侧板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十字连板,从而使得两个防护侧板得在储能底箱的顶部进行滑动,配合在储能底箱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分隔支架的一侧均固定安装有两个衔接套板,每两个相对应的衔接套板之间均活动套接有散热翅片,通过设置散热翅片使得电池储能箱内部的热量得以快速传导出,从而避免大量热量存留,其次在两个分隔支架的内部均固定插接有若干个分隔圆杆,从而使得散热翅片得以和电池相分离,避免散热翅片与电池本体相接触,导致对电池造成损坏,以及实现对储能底箱内部的散热翅片快速进行换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汽客汽车零部件(厦门)有限公司,未经中汽客汽车零部件(厦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667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