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方便散热的卡车车灯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65249.3 | 申请日: | 2021-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866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勾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端辉利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45/47 | 分类号: | F21S45/47;F21S45/48;F21W107/10;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9 | 代理人: | 贾晓燕 |
地址: | 621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方便 散热 卡车 车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方便散热的卡车车灯,包括:铝合金下壳体,其包括:多个固定块,其设置在铝合金下壳体内;电路板,其通过多个固定块设置在铝合金下壳体内,且电路板表面上设置有多个LED灯珠;接线槽,其设置在铝合金下壳体外表面的中心;排气孔,其设置在铝合金下壳体的一侧且靠近接线槽;多个弧形条状凸起,其设置在铝合金下壳体的外表面;铝合金上壳体,其包括:多个浅口槽,其设置在铝合金上壳体的外表面;多组透气孔,其分别设置在铝合金上壳体的外表面且每组透气孔均位于每两个浅口槽之间;LED透镜放置壳,其内部设置有多个LED透镜且LED透镜位于LED灯珠上方;且所述多个LED透镜与多个浅口槽相配合。本车灯结构简单,成本低,散热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灯光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方便散热的卡车车灯。
背景技术
卡车大灯作为卡车的眼睛,与夜间开车或坏天气条件下的安全驾驶紧密联系。传统的卡车大灯的灯泡是钨丝灯泡,钨丝灯泡所散发的热量更多,耗电量更大,容易损耗卡车电瓶;而且传统的卡车大灯由于外壳是塑料壳因此不利于车灯灯泡的散热,而且在下雨天时更容易在灯罩内积水气,这样会影响行车视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方便散热的卡车车灯,包括:
铝合金下壳体,其包括:多个固定块,其设置在铝合金下壳体的内表面;电路板,其通过多个固定块设置在铝合金下壳体内,且电路板表面上设置有多个LED灯珠;接线槽,其设置在铝合金下壳体外表面的中心;排气孔,其设置在铝合金下壳体的一侧且靠近接线槽;多个弧形条状凸起,其间隔设置在铝合金下壳体的外表面;铝合金上壳体,其固定连接在铝合金下壳体上;所述铝合金上壳体包括:多个浅口槽,其设置在铝合金上壳体的外表面;多组透气孔,其分别设置在铝合金上壳体的外表面且每组透气孔均位于每两个浅口槽之间;LED透镜放置壳,其固定连接在铝合金下壳体上且位于铝合金上壳体的下方;所述LED透镜放置壳内部设置有多个LED透镜且LED透镜位于LED灯珠上方;且所述多个LED透镜与多个浅口槽相配合。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多个LED透镜内均设置有凹槽以方便LED灯珠的透光。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接线槽内设置有两个接线孔。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铝合金上壳体与铝合金下壳体的固定连接方式为硅胶粘接,LED透镜放置壳与铝合金下壳体的固定连接方式为硅胶粘接。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多个浅口槽为六个浅口槽,其中一个浅口槽位于铝合金上壳体外表面的最中心,其余五个浅口槽分别间隔环绕设置在最中心浅口槽的外部;且所述LED透镜与浅口槽、LED灯珠均一一对应。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多组透气孔为五组,每组透气孔为三个,且每个透气孔均为条形透气孔。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铝合金下壳体上设置有散热鳍片Ⅰ且所述散热鳍片Ⅰ位于铝合金下壳体的内表面和电路板下表面之间;所述铝合金上壳体上设置有散热鳍片Ⅱ且所述散热鳍片Ⅱ位于铝合金上壳体的内表面和电路板上表面之间。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LED透镜放置壳为pc塑料,其与LED透镜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车灯的上壳体与下壳体均为铝合金材质,比起传统的塑料外壳易导热,有良好的散热效果。上壳体表面设置的透气孔和下壳体表面设置的排气孔,也有一定的辅助散热效果。且本装置下壳体包括的散热鳍片增大了下壳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强了下壳体整体的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卡车车灯的正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端辉利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端辉利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652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