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附着式智能爬架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65223.9 | 申请日: | 2021-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571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孙千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特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3/28 | 分类号: | E04G3/28;E04G5/00;E04G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泽信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01 | 代理人: | 张艳萍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附着 智能 架设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附着式智能爬架设备,包括筋板,所述筋板的数量为四组,所述筋板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方管,所述方管的之间靠近两端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方管、连接板和筋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方管和连接板连接的夹角处固定连接有三角板,且三角板的顶部和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方管的顶部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数量为二十组并等距分布在方管上,所述连接板的侧面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数量为六组并等距分布在连接板上。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全钢结构,主要受力部分为方管、支撑板和筋板,具有很好的支撑效果,并且具有安全稳定的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附着式智能爬架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空间利用已成为影响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高层建筑已成为城市建筑的主导,高层建筑的出现带动了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大量适合于高空作业的施工机具得到了广泛应用,而走道板是附着式智能爬架设备的核心组成部分,对其它部分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对走道板的质量要求,直接决定了附着式智能爬架设备其它部分工作的质量,现有走道板的结构为多根竹竿编织而成的一张竹板,由于竹板承重性能较差,工人在其上进行建筑施工时竹板存在断裂的风险,从而严重威胁了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很难满足安全施工的要求,从而导致安全性不足,因此,如何设计一种附着式智能爬架设备,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附着式智能爬架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附着式智能爬架设备,包括筋板,所述筋板的数量为四组,所述筋板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方管,所述方管的之间靠近两端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方管、连接板和筋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方管和连接板连接的夹角处固定连接有三角板,且三角板的顶部和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方管的顶部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数量为二十组并等距分布在方管上,所述连接板的侧面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数量为六组并等距分布在连接板上。
优选的,所述方管的长度为2000mm,宽度为60mm,高度为30mm,且每个边角开有半径为5的倒圆角。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长度为2000mm,宽度为600mm,厚度为1.8mm,且材质为花纹钢板。
优选的,所述筋板的长度为540mm,两直角边的长度为30mm,且筋板之间的距离为400mm,所述三角板的两直角边长度为80mm,厚度为5mm。
优选的,所述通孔的直径为18mm,所述方管的两端距离最近的通孔的圆心处距离为50mm,所述连接板的两端距离最近的通孔的圆心处距离为20mm,且方管和连接板上的每个通孔之间的圆心距为10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附着式智能爬架设备为全钢结构,主要受力部分为方管、支撑板和筋板,水平方向采用片式结构,水平支承走道板由单片式花纹钢板组装而成,可以通过通孔采用螺纹连多个整体结构,结构合理,采用花纹钢板替代通过多根竹竿编织而成的一张竹板,可在施工现场散拼组装,同时具有很好的支撑效果,并且具有安全稳定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A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筋板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方管;2、连接板;3、支撑板;4、筋板;5、三角板;6、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特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北特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652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顶层防护结构
- 下一篇:发光二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