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管脉动冲击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65037.5 | 申请日: | 2021-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085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翁德禄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万创无缝钢管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6 | 分类号: | G01N3/36;G01N3/02;G01M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刘爽 |
地址: | 400800 重庆市綦江区***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管 脉动 冲击 试验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管脉动冲击试验装置,包括工作台,工作台的底端设置有脚垫,工作台的顶端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的顶端设置有气缸,气缸的侧壁内设置有气压传感器,气缸的进气和排气处均设置有电磁阀,气缸的输出轴上设置有活塞杆,活塞杆远离气缸的一侧设置有筒体,工作台的内部顶端且在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高度无级调节机构,高度无级调节机构的顶端设置有钢管支撑机构,工作台的侧壁上设置有烘干机构,工作台的前侧设置有控制面板。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够在调节钢管支撑的高度时可以做到无级调节,进而提高高度调节时的便利性,有利于提高试验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管试验设备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钢管脉动冲击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钢管是具有空心截面,且长度大于其直径或周长的钢材。脉动冲击试验是通过在钢管内注满水,同时升压再减压并进行大量的周期循环试验后,检测管道是否有渗漏、脱落及其他异常。
现有的钢管脉动冲击试验装置,例如中国专利号CN211697322U,其公开了一种钢管脉动冲击试验装置,其能够自动控制保压、补压和泄压,且可以通过调节螺杆调节U型板高度,从而适应对不同直径钢管的支撑。但是其在使用调节螺杆调节U型板时,无法做到无级调节U型板的高度,从而在适应不同直径钢管的支撑时带来了不便利性。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钢管脉动冲击试验装置,具备本能够在调节钢管支撑的高度时可以做到无级调节的优点,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做到无级调节钢管支撑高度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能够在调节钢管支撑的高度时可以做到无级调节的优点,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钢管脉动冲击试验装置,包括工作台,工作台的底端设置有脚垫,工作台的顶端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的顶端设置有气缸,气缸的侧壁内设置有气压传感器,气缸的进气和排气处均设置有电磁阀,气缸的输出轴上设置有活塞杆,活塞杆远离气缸的一侧设置有筒体,工作台的内部顶端且在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高度无级调节机构,高度无级调节机构的顶端设置有钢管支撑机构,工作台的侧壁上设置有烘干机构,工作台的前侧设置有控制面板。
进一步的,为了能够调节钢管支撑机构的高度,进而可以适应对不同直径钢管的支撑,且在调节高度时可以做到无级调节,进而提高高度调节时的便利性,有利于提高试验的效率,高度无级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工作台的内部顶端且在支撑板一侧的支撑块,支撑块的内部开设有容纳腔,容纳腔的底端设置有滑槽一,滑槽一内设置有两组滑块一,滑块一的顶端设置有斜面,两组滑块一之间设置有连杆,支撑块的一端设置有电缸,电缸的输出轴与靠近的一组滑块一连接,支撑块的顶端竖直方向设置有两组滑动孔,滑动孔内设置有驱动杆,驱动杆的底端设置有圆角,且驱动杆的底端延伸至斜面的顶端。
进一步的,为了能够支撑试验的钢管,进而能够保证试验的正常实施,钢管支撑机构包括设置在滑动孔内且在驱动杆顶端的支撑杆,支撑杆的顶端延伸贯穿工作台的顶部并延伸至其上方,支撑杆的顶端设置有U型架;U型架的内壁上设置有硅胶层。
进一步的,为了能够在钢管漏水的情况下,及时的将工作台上的积水清除干净,提高工作台上的美观度,且可防止积水腐蚀工作台上的零部件,烘干机构包括设置在工作台侧壁上的外壳体,外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滑槽二,外壳体上竖直方向设有圆孔,滑槽二内且在圆孔的侧边设置有滑块二,滑块二与外壳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弹簧,且滑块二靠近弹簧的一端设置有螺栓,且螺栓与外壳体的侧壁螺纹连接,圆孔内设置有烘干机;滑块二靠近圆孔的一端设置有圆弧槽。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钢管脉动冲击试验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万创无缝钢管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万创无缝钢管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650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