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户用光伏全室及局部供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64807.4 | 申请日: | 2021-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072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赵民;李杨;康维斌;薛洁;荆竞;吕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3/02 | 分类号: | F24D13/02;F24H9/18;H02J7/35;A47G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18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光 伏全室 局部 供热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户用光伏全室及局部供热系统,包括太阳能光伏板、直流电加热器、交流电加热器、控制器、温控三通阀、循环水泵、用热末端回水接口、用热末端供水接口、热源温度传感器、自来水补水接口、用水末端、热水箱、末端温度传感器、水暖毯和低温辐射电热膜,采用太阳能光伏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将电能转换成热能,装置结构简单,同时配备交流电加热器和太阳能光伏驱动的直流电加热器,因此可以做到全天候使用,既可以提供热水,也可以作为水暖毯的热源。此外,房间内还设置了光伏驱动的低温辐射电热膜,实现全室供热与局部供热的有效结合,提高人体热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供热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户用光伏全室及局部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太阳能资源丰富,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太阳能热水器作为一种常见的可再生能源利用装置,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其通过光热转换的形式,采用太阳能集热器吸收太阳能辐射能量,进而加热水。常见的户用太阳能集热器主要为平板式、真空管式,其中,集热部件均为玻璃材质。同时为了更好的获取太阳能资源且不占用建筑的使用空间,太阳能集热器普遍安装在屋面。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具有良好的太阳能资源利用条件。
但是,当前很多农村家庭在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其一,由于太阳能具有不连续和不稳定性,因此太阳能集热器并不能实现热水的持续和稳定输出;其二,太阳能集热器与用热末端之间需要较长的热水管道,在放出热水之前,往往需要先放出较多的冷水,水资源浪费较大;其三,在北方严寒和寒冷地区,太阳能集热器与用热末端之间的管道往往由于保温措施不当,容易将水管冻住或者冻裂水管,甚至太阳能集热器本身也容易被冻裂损坏,多数用户则将太阳能集热器直接排空,冬季不再使用;其四,当太阳能辐射不强时,太阳能集热器内的热水没有被加热到使用温度,造成不能直接淋浴使用,因而自来水温升部分的热量被浪费掉,用户只能采用常规能源重新加热自来水用于淋浴。
此外,北方农村地区已经在大面积使用电热毯,虽然采用电能驱动,实现了清洁能源供热,但仍存在热舒适性差和能耗高的问题。电热毯主要用于局部供热,长时间使用电热毯易造成口干舌燥等不适感,还存在一定的用电隐患。而冬季的太阳能热水虽然温度较低,但依然可以满足床或者炕的局部供热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户用光伏全室及局部供热系统,相对于传统的太阳能热水系统使用太阳能集热器作为热源,本实用新型采用太阳能光伏板获取太阳能,进而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将电能转换成热能,装置结构简单,光伏板与热水箱之间仅需要导线连接,而热水箱可直接放置在卫生间等建筑室内,管道及设备不存在被冻裂的风险,同时配备交流电加热器,辅助光伏直流电加热器,因此可以做到全天候使用,既可以供给热水,也可以作为水暖毯的热源。同时,设置低温辐射电热膜,可利用太阳能光伏板产生的直流电加热房间地板或者墙壁,满足全室供热需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户用光伏全室及局部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光伏板、直流电加热器、交流电加热器、控制器、温控三通阀、循环水泵、用热末端回水接口、用热末端供水接口、热源温度传感器、自来水补水接口、用水末端、热水箱、末端温度传感器、水暖毯和低温辐射电热膜;
太阳能光伏板连接着直流电加热器和低温辐射电热膜,控制器连接着直流电加热器、交流电加热器、温控三通阀、循环水泵、热源温度传感器、末端温度传感器和低温辐射电热膜,末端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用热末端供水接口;
热水箱上设置有直流电加热器、交流电加热器、热源温度传感器,热水箱还连接着自来水补水接口、用水末端、温控三通阀和用热末端供水接口;
温控三通阀的A端口连接着热水箱的回水端口,温控三通阀的B端口连接着循环水泵的出水端口,循环水泵的进水端口连接着用热末端回水接口,温控三通阀的C端口连接着热水箱的出水端口、用热末端供水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648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膜生物法小型污水处理设备
- 下一篇:一种橡胶密封条裁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