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霓虹灯控制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164578.6 | 申请日: | 2021-0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702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 发明(设计)人: | 刘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立晨广告标识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B47/12 | 分类号: | H05B47/12;H05B47/19;H05B47/10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联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21 | 代理人: | 肖智斌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技术 霓虹灯 控制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霓虹灯控制器。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外壳、市电压模块、市电接口、控制板面板、霓虹灯灯板驱动器、霓虹灯灯板电源接口、WiFi通信模块、红外接收管、声音传感器、微控制器MCU、温度探头、控制板与市电降压模块连接线;所述市电压模块和所述控制板面板通过所述控制板与市电降压模块连接线电路连接,所述微控制器MCU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红外接收管、所述声音传感器、所述温度探头的反馈信号控制所述控制板面板上所述霓虹灯灯板驱动器、所述WiFi通信模块的运行,实现该霓虹灯控制器的整个逻辑功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一体化设计,提高控制器集成度和美观度,智能控温,远程连接物联网,实现霓虹灯远程监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灯光智能控制领域,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霓虹灯控制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霓虹灯适配器和控制板是分离的,电气元件集成度低,导致霓虹灯控制系统体积大,造型不美观,同时,霓虹灯在工作时,消耗电流大,而导致适配器及控制板容易发烫,市面上的霓虹灯通常没有过温保护和异常通知功能,这使得霓虹灯出现故障时,用户难以溯源且容易造成安全隐患,另外,市面上现有的霓虹灯采用的大多为红外遥控,红外遥控器为控制端,灯板上有一个独立的红外接收处理板,数据是单向传输的,即控制数据只能是由遥控器到接收处理板,霓虹灯本地控制技术已经很成熟了,行业已经进入了简单的技术复制阶段,然而对于智能化时代,霓虹灯急需远程控制及管理功能,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霓虹灯控制器,将霓虹灯电源适配器和控制板集成在一起,增加过温保护和异常通知功能,同时实现物联网远程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霓虹灯控制器,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外壳、市电压模块、市电接口、控制板面板、霓虹灯灯板驱动器、霓虹灯灯板电源接口、WiFi通信模块、红外接收管、声音传感器、微控制器MCU、温度探头、控制板与市电降压模块连接线;所述外壳内部右侧固定安装所述市电压模块,所述外壳内部左侧固定安装所述控制板面板,所述市电压模块和所述控制板面板通过所述控制板与市电降压模块连接线电路连接,所述市电压模块通过所述市电接口接入市电压,并将市电压转换成所述控制板面板的供电电压,所述控制板面板上部中间边缘设置霓虹灯灯板驱动器,所述霓虹灯灯板驱动器左侧设置所述霓虹灯灯板电源接口,所述霓虹灯灯板电源接口左侧设置所述WiFi通信模块,所述WiFi通信模块下部依次安装所述红外接收管和所述声音传感器,所述红外接收管右侧设置所述微控制器MCU,所述微控制器MCU与所述霓虹灯灯板驱动器中间靠近霓虹灯灯板驱动器一侧设置温度探头,所述微控制器MCU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红外接收管、所述声音传感器、所述温度探头的反馈信号控制所述控制板面板上所述霓虹灯灯板驱动器、所述WiFi通信模块的运行,实现该霓虹灯控制器的整个逻辑功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WiFi通信模块通过连接互联网,进而连接物联网云平台,所述控制板面板与所述WiFi通信模块通过数据交换,实现该霓虹灯控制器的外部通讯功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霓虹灯灯板电源接口给霓虹灯灯板提供电源,所述霓虹灯灯板驱动器驱动霓虹灯工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温度探头检测所述霓虹灯灯板驱动器的工作温度,并将检测的温度数据反馈给所述微控制器MCU,所述微控制器MCU根据所述温度探头反馈的温度数据,控制所述霓虹灯灯板驱动器的工作状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红外接收管将接收到的外部红外信号反馈给所述微控制器MCU,所述微控制器MCU根据接收到的红外信号,控制所述霓虹灯灯板驱动器的驱动功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声音传感器将接收到的声音信号反馈给所述微控制器MCU,所述微控制器MCU根据接收到的声音信号,控制所述霓虹灯灯板驱动器的驱动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立晨广告标识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立晨广告标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645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密度连接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中职英语翻译器随身携带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