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反硝化深床滤池反洗废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62991.9 | 申请日: | 2021-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996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汪喜生;沈怡雯;吕瑞滨;陈伟斌;程健忠;朱旭坤;刘秉奇;汪巧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52;C02F1/56;B01D21/01;B01D21/02;C02F3/28 |
代理公司: | 上海集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4 | 代理人: | 吴明华 |
地址: | 201203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硝化 滤池 废水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反硝化深床滤池反洗废水处理装置,通过将反硝化深床滤池的反洗废水截留至中间提升泵房,并在高效沉淀池的进水混凝区和进水絮凝区投加化学药剂去除总磷及悬浮物,通过在高效沉淀池中就地处理,从而减轻了污水处理厂的进水负荷,减少了污水处理厂生化系统对回流水的处理,避免了回流水对污水处理厂生化系统进水的稀释,同时达到对反洗废水处理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反硝化深床滤池反洗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国家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和节能减排逐渐重视,市政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标准由(GB18918-2002)一级B提升到一级A的排放标准,因而,许多污水深度处理的工艺应运而生,常用的处理工艺为反硝化深床滤池,其主要作用是根据实际运行情况,通过投加碳源,进一步去除高效沉淀池来水中的总氮(TN)和悬浮固体(SS)及总磷(TP)等污染物,但是其在运行时,容易出现滤砖、滤料层堵塞情况,尤其长时间运行时出水浊度增加,水头损失增大,出水通量能力下降,需定期进行反冲洗;而反冲洗后的废水流入废水池,通过废水泵导流提升后输送至厂区预处理单元的粗格栅前,重新进入污水处理系统,从而增加了进水负荷;尤其是回流废水在恰逢来水高峰回流时,易给进水泵房的高峰液位起到不良的叠加效应,易导致厂内污水管道的冒溢现象;除此之外回流水COD值偏低,对进水稀释后,使得生物段营养源浓度偏低,不利于生化反应的进程。
因此,对于反硝化深床滤池反洗废水的科学合理处理很有必要,亟待研究一种处理反硝化深床滤池反洗废水的装置及处理工艺,能够减轻反硝化深床滤池的运行周期负荷,减少污水处理厂对回流水的处理,避免回流水对污水处理厂生化系统进水的稀释,同时达到对反洗废水处理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流程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反硝化深床滤池反洗废水处理装置,通过将反硝化深床滤池的反洗废水截留至中间提升泵房,并通过高效沉淀池就地处理,从而减轻了反硝化深床滤池的运行周期负荷,减少了污水处理厂生化系统对回流水的处理,避免了回流水对污水处理厂生化系统进水的稀释,同时达到对反洗废水处理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反硝化深床滤池反洗废水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滤池废水池、中间提升泵房以及高效沉淀池;
所述滤池废水池设于污水处理厂的进水粗格栅井前段,通过第一碳钢管路与所述进水粗格栅井连接;所述滤池废水池中设有废水潜水泵;
所述中间提升泵房设于所述滤池废水池与进水粗格栅之间,通过第二碳钢管路与所述第一碳钢管路连接;所述中间提升泵房设有提升泵;
所述高效沉淀池通过第三碳钢管路与所述中间提升泵房连接;所述高效沉淀池的进水端依次设有进水混凝区和进水絮凝区,所述高效沉淀池的上部设有出水端,所述高效沉淀池的底部设有沉淀出口;所述进水混凝区设有第一加药系统,所述进水絮凝区设有第二加药系统。
优选地,所述中间提升泵房靠近所述滤池废水池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碳钢管路和所述第二碳钢管路上均设有阀门;
所述第一碳钢管路上的阀门设置在所述进水粗格栅井的进水管路与所述第二碳钢管路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二碳钢管路的长度为20±1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反硝化深床滤池反洗废水处理装置,通过将反硝化深床滤池的反洗废水截留至中间提升泵房,转移至高效沉淀池中进行除磷和悬浮物沉淀,在高效沉淀池中就地处理,从而减轻了反硝化深床滤池的运行周期负荷,减少了污水处理厂生化系统对回流水的处理,避免了回流水污水处理对进水的稀释,同时达到对反洗废水处理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6299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计算机芯片前期试验的多重散热结构
- 下一篇:磁微滤膜法水处理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