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冲压模具CNC精车表面的废屑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62672.8 | 申请日: | 2021-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009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武赟虎;金冬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博和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11/00 | 分类号: | B23Q11/00;B23Q1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冲压 模具 cnc 表面 回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冲压模具CNC精车表面的废屑回收装置,包括精车车床主体,所述精车车床主体右侧的底端设置有回收机构,所述回收机构包括第一仓体,所述精车车床主体右侧的底端设置有第一仓体,所述精车车床主体的左右两端皆设置有第一防护板,所述第二螺杆的左右两侧皆插设在第五凹槽内部,所述第二螺杆的左右两端皆套设有第二螺套。本实用新型使得废屑被重新利用或者集中处理,使得用户的使用更加的方便,对废屑的收集更加的迅速,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避免了废屑的到处飞洒,且保护了用户的人身安全,使得用户在加工的过程中更加的安全,从而得以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冲压模具CNC精车表面的废屑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制造业的快速进步,对于一些大批量的零件生产,大多数工厂开始引用冲压模具来进行生产,对于模具的精度要求一般是非常的高,就需要通过CNC车床对冲压模具进行精车加工,在加工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碎屑,现有的加工车床没有收集废屑的机构,使得车床在对模具进行加工时产生的大量废屑残留在加工平台,影响用户对于模具的观察与加工质量,使得加工出来的产品不符合生产要求而造成一定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冲压模具CNC精车表面的废屑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加工车床没有收集废屑的机构,使得车床在对模具进行加工时产生的大量废屑残留在加工平台,影响用户对于模具的观察与加工质量,使得加工出来的产品不符合生产要求而造成一定的浪费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冲压模具CNC精车表面的废屑回收装置,包括精车车床主体,所述精车车床主体右侧的底端设置有回收机构,所述回收机构包括第一仓体,所述精车车床主体右侧的底端设置有第一仓体,所述第一仓体的顶端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仓体的左端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仓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二仓体,所述第一仓体顶端的右侧铰接有第一连接板,且第一连接板的右端铰接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仓体的右端固定有第一连接块,且第一连接块的内部开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一螺杆的底端插设在第三凹槽内部,所述第一螺杆的底端套设有第一螺套,所述精车车床主体的中部设置有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第四凹槽,所述精车车床主体加工平台内部的前后两侧皆开设有第四凹槽,且第四凹槽的内部皆插设有第二螺杆,所述精车车床主体的左右两端皆设置有第一防护板,且第一防护板底端开设有两组第五凹槽,所述第二螺杆的左右两侧皆插设在第五凹槽内部,所述第二螺杆的左右两端皆套设有第二螺套。
优选的,所述第一仓体的底端设置有连接块,且连接块与精车车床主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仓体的内部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二仓体的底端固定有连接块。
优选的,所述第二仓体的右端固定有把手,且把手的表面胶合有第一橡胶垫。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顶端胶合有第二橡胶垫,且第二橡胶垫与第一连接板的表面相贴合。
优选的,两组所述第一防护板相互靠近的一侧表面皆呈圆弧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使得废屑被重新利用或者集中处理,使得用户的使用更加的方便,对废屑的收集更加的迅速,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避免了废屑的到处飞洒,且保护了用户的人身安全,使得用户在加工的过程中更加的安全,从而得以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
1、设置有第一仓体与第二仓体,当用户需要对冲压模具进行加工时,在加工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屑,用户通过转动第一连接板,使得第一仓体的顶端被打开,用户通过使用扫把对精车车床主体加工平台的废屑进行清扫,使得废屑被清扫到第一仓体内部的第二仓体内部,当第二仓体内部积累一定量的废屑时,用户通过对第二仓体进行取走,对废屑进行统一的回收,使得废屑被重新利用或者集中处理,使得用户的使用更加的方便,对废屑的收集更加的迅速,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博和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博和精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626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