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电池锁止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161447.2 | 申请日: | 2021-0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233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 发明(设计)人: | 杨林;羌嘉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凌翼动力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L50/60 | 分类号: | B60L50/60;B60K1/04;H01M50/244;H01M50/249;H01M50/26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3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电池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电动汽车技术领域的汽车电池锁止装置,包括挂锁,所述挂锁装置固定在新能源汽车的底盘上,所述挂锁中心连接设置有橡胶垫块,所述橡胶垫块下设置有基板,所述橡胶垫块与基板之间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基板下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下设置有套筒杆,所述套筒杆下连接设置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下设置有减速器,所述减速器下固定连接设置有直流电机,所述套筒杆上固定设置有制动块,所述套筒杆下端设置有回位弹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通用性强,设计合理,通过设置驱动装置的电机作用下驱动可调螺杆旋转,并在回位弹簧的作用力下与螺母保持准确的对接,可调螺杆与螺母的拧紧和松开,进而实现电池的快速锁止和解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汽车电池锁止装置。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等。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组成包括: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驱动力传动等机械系统、完成既定任务的工作装置等。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是电动汽车的核心,也是区别于内燃机汽车的最大不同点。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由驱动电动机、电源和电动机的调速控制装置等组成。电动汽车的其他装置基本与内燃机汽车相同。
目前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目前新能源汽车技术现在仍不成熟,主要原因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受制于电池技术。用户等待充电时间过长并且因充电不恰当与缺少维护等原因,可能导致电池寿命急剧下降,导致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没有足够的续航能力,就需要经常充电和更换电池,对应底盘换电的乘用车,需要锁止机构将满电池牢固固定在车辆上,并能在需要换电时快速锁止和解锁,但目前市面上新能源汽车的拆装过程工序复杂、费时费力,电池包笨重需要借助机械设备完成拆装过程,不利于电池的快速更换。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汽车电池锁止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汽车电池锁止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目前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汽车电池锁止装置,包括挂锁,所述挂锁装置固定在新能源汽车的底盘上,所述挂锁中心连接设置有橡胶垫块,所述橡胶垫块下设置有基板,所述橡胶垫块与基板之间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基板下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下设置有套筒杆,所述套筒杆下连接设置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下设置有减速器,所述减速器下固定连接设置有直流电机,所述套筒杆上固定设置有制动块,所述套筒杆下端设置有回位弹簧,所述制动块起到对回位弹簧限位作用,所述回位弹簧两端分别抵靠在减速器和制动块上,所述回位弹簧外侧设置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下端固定在减速器上,所述套筒杆穿过连接套,所述套筒杆的上端设置有可调螺杆,所述可调螺杆下端设置有限位板、定位弹簧及弹簧垫板,解决目前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目前新能源汽车技术现在仍不成熟,主要原因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受制于电池技术。用户等待充电时间过长并且因充电不恰当与缺少维护等原因,可能导致电池寿命急剧下降,导致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没有足够的续航能力,就需要经常充电和更换电池,对应底盘换电的乘用车,需要锁止机构将满电池牢固固定在车辆上,并能在需要换电时快速锁止和解锁,但目前市面上新能源汽车的拆装过程工序复杂、费时费力,电池包笨重需要借助机械设备完成拆装过程,不利于电池的快速更换的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套筒杆与减速器通过花键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减速器上设置有与套筒杆相匹配的通孔,且该通孔的内壁上设有外花键,套筒杆的下端设有内花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橡胶垫块的上端设置有垫片,其垫片设置于橡胶垫块和汽车底盘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安装孔,其安装孔为螺栓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凌翼动力科技(常州)有限公司,未经凌翼动力科技(常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614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