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接触器线圈骨架新型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60320.9 | 申请日: | 2021-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542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朱金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科朔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44 | 分类号: | H01H50/44;H01H50/04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叶湖东 |
地址: | 3256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器 线圈 骨架 新型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接触器线圈骨架新型结构,包括骨架主体,骨架主体设置有上挡板和下挡板,上挡板和下挡板之间形成有绕线槽,上挡板上于两侧设置有供接线板插设的插槽且上挡板对应两侧的插槽均开设有走线缺口,两侧的所述插槽与对应侧的走线缺口连通,两侧的所述插槽对应绕线柱的位置设置有便于绕线柱沿接线板插设方向插入的开口,骨架主体于开口和走线缺口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止铜线进入接线板与插槽的缝隙之间的导向隔块,导向隔块朝向插槽槽口一端的端面与插槽槽口平齐且所述导向隔块的上端面与所述开口平齐。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能够防止铜线在绕线时被夹入接线板和插槽的缝隙之间,提高产品质量的接触器线圈骨架新型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接触器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接触器线圈骨架新型结构。
背景技术
交流接触器是主要用于远距离频繁接通和分断电路的电器,主要由电磁组件、接触组件、灭弧组件和结构件组成。其中,电磁组件包括线圈以及用于线圈卷绕的线圈骨架,线圈骨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接线板嵌装的插槽。在实际的线圈卷绕加工过程中,铜线先卷绕在一侧接线板的绕线柱上,再经线圈骨架的绕线槽后,铜线的终端最后卷绕于另一侧接线板的绕线柱,由于现有的线圈骨架结构中,为了方便铜线的卷绕,通常会在线圈骨架上于插槽的一端开设有便于铜线进入和/或走出绕线槽的走线缺口(如图1所示),但正是由于走线缺口的存在,导致铜线在绕线时非常容易被夹入接线板和插槽的缝隙(如图1中a所示)之间,容易导致铜线断裂,绕线无法连续,需要接线或重新绕线,导致生产效率低下,重新绕线使得产生的废线过多,接线影响了产品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能够防止铜线在绕线时被夹入接线板和插槽的缝隙之间,提高产品质量的接触器线圈骨架新型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接触器线圈骨架新型结构,包括骨架主体,所述骨架主体设置有上挡板和下挡板,上挡板和下挡板之间形成有用于线圈绕卷的绕线槽,所述上挡板上于两侧设置有供接线板插设的插槽且上挡板对应两侧的插槽均开设有走线缺口,两侧的所述插槽与对应侧的走线缺口连通,两侧的所述插槽对应绕线柱的位置设置有便于绕线柱沿接线板插设方向插入的开口,所述骨架主体于开口和走线缺口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止铜线进入接线板与插槽的缝隙之间的导向隔块,所述导向隔块朝向插槽槽口一端的端面与插槽槽口平齐且所述导向隔块的上端面与所述开口平齐。
采用上述方案,骨架主体于开口和走线缺口之间设置导向隔块,可使得铜线的路径在导向隔块的作用下发生改变,在将铜线缠绕过程中,铜线在绕线柱上卷绕后,通过导向隔块可将铜线远离接线板和插槽的缝隙,从而能够防止铜线被夹入缝隙中,从而避免铜线被夹断裂,并且导向隔块的上端面与开口平齐,能够保证卷绕在绕线柱部分的铜线不会通过开口被夹入到绕线柱和插槽之间的缝隙,能够进一步防止铜线被夹断,提高产品质量,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便于实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导向隔块远离插槽槽口的端面设置有防滑块,所述防滑块上设置有供铜线穿设的引导孔。
采用上述方案,铜线穿设在引导孔内,能够对铜线进行定位,防止铜线在绕线过程中,铜线与导向隔块产生相对的滑动,造成磨损或从导向隔块上滑脱而导致铜线依旧滑入缝隙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防滑块的径向截面呈“U”型设置,截面呈“U”型设置的所述防滑块的阔口处构成所述引导孔,所述引导孔内端面设置有两条可对铜线进行夹持的橡胶条。
采用上述方案,截面呈“U”型设置的所述防滑块方便铜线穿设,且通过两条橡胶条能够对铜线进行夹持,橡胶条一方面对铜线能够起到保护作用,另一方面,橡胶条的柔性夹持不会造成铜线断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导向隔块包括第一导向隔块和第二导向隔块,所述第一导向隔块设置在一侧插槽的开口处并由开口处向插槽槽口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导向隔块设置在另一侧插槽的下槽壁上并向开口方向延伸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科朔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科朔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603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乙二醇板式换热器排气管改进机构
- 下一篇:造纸污水处理用调节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