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耐烧蚀快速灭弧的断路器灭弧室及断路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57256.9 | 申请日: | 2021-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780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马御棠;沈龙;潘浩;刘刚;周仿荣;马宏明;何顺;廖民传;彭兆裕;颜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3/18 | 分类号: | H01H7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地址: | 650217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烧蚀 快速 断路器 灭弧室 | ||
本申请提供的耐烧蚀快速灭弧的断路器灭弧室及断路器,灭弧室包括设置在灭弧室腔体内部的动触头和静触头;静触头的接触点表面覆盖有石墨烯材料;动触头与静触头的接触端设置有V型结构喷口,V型结构喷口的开口朝向静触头的一侧,灭弧气体由V型结构喷口喷出。由于在出头分离时,触头间电弧会产生高温,烧蚀触头表面材料及结构,因此在静触头的接触点表面涂覆有石墨烯材料,石墨烯具有优良的耐高温性能及导电性能,能够提高触头的关合次数,提高断路器使用寿命;同时,通过将动触头与静触头的接触端设置为V型结构喷口,大幅度加大灭弧气体喷出的加速度,使得灭弧的纵吹作用得到加强,电弧在短时间内被熄灭,加快了因触头分离产生的熄弧过程。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机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烧蚀快速灭弧的断路器灭弧室及断路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远距离输电的快速发展,安装在线路中、用于断开或合闸线路的高压断路器的应用规模也不断扩大。而断路器在切线路时,由于高电压的作用,在动静触头的分离瞬间,在二者间会拉电弧,产生的电弧会产生很高的温度,烧蚀触头的表面材料,破坏其原有的导电性能。
同时,电弧具有不易熄灭的特点,常用的灭弧方法都是在交流电流的过零点处,利用绝缘气体纵吹灭弧;但是这种方法一方面耗时过长、且不能保证电弧的不重燃;另一方面,断路器的内部的操作过电压与电弧的重燃次数成正比关系的,当电弧重燃后,产生的操作过电压会击穿线路上电气设备的绝缘,使其失去原有的工作性能,严重影响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耐烧蚀快速灭弧的断路器灭弧室及断路器,以解决传统灭弧方法耗时过长、且不能保证电弧的不重燃,严重影响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的问题。
本申请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耐烧蚀快速灭弧的断路器灭弧室,包括设置在灭弧室腔体内部的动触头和静触头;
所述静触头的接触点表面覆盖有石墨烯材料;
所述动触头与所述静触头的接触端设置有V型结构喷口,所述V型结构喷口的开口朝向所述静触头的一侧,灭弧气体由所述V型结构喷口喷出。
可选的,所述石墨烯材料覆盖的厚度为500mm。
可选的,所述V型结构喷口为狭长尖角的,并具有一定弧度的弧形结构。
可选的,所述灭弧室外部设置有伞裙结构的外瓷套。
可选的,所述动触头通过导电杆与灭弧室外部连接,所述导电杆用于操纵所述动触头朝向所述静触头端做往复运动。
可选的,所述灭弧室内还包括压气室,所述压气室设置在所述动触头的一端。
一种断路器,包括灭弧室,所述灭弧室为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灭弧室。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耐烧蚀快速灭弧的断路器灭弧室及断路器,所述灭弧室包括设置在灭弧室腔体内部的动触头和静触头;所述静触头的接触点表面覆盖有石墨烯材料;所述动触头与所述静触头的接触端设置有V型结构喷口,所述V型结构喷口的开口朝向所述静触头的一侧,灭弧气体由所述V型结构喷口喷出。由于在出头分离时,触头间电弧会产生高温,烧蚀触头表面材料及结构,因此在静触头的接触点表面涂覆有石墨烯材料,石墨烯具有优良的耐高温性能及导电性能,能够提高触头的关合次数,提高断路器使用寿命;同时,通过将动触头与静触头的接触端设置为V型结构喷口,大幅度加大灭弧气体喷出的加速度,使得灭弧的纵吹作用得到加强,电弧在短时间内被熄灭,加快了因触头分离产生的熄弧过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572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