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道岔尖轨打磨廓形测量尺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152066.8 | 申请日: | 2021-0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510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 发明(设计)人: | 俞喆;杨怀志;张训全;杨光;杜涵秋;李晨光;续伟东;石传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金属及化学研究所;北京中铁科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B5/20 | 分类号: | G01B5/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恒信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2 | 代理人: | 黄庆芳 |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道岔 打磨 测量 | ||
一种便携式道岔尖轨打磨廓形测量尺,包括廓形测量基准定位块(1)、尖轨廓形测量样板(2)、拉杆(3)、旋钮(4)和拉杆支撑块(5),其特征在于,所述廓形测量基准定位块(1)通过可活动机构连接尖轨廓形测量样板(2),廓形测量基准定位块(1)通过拉杆(3)连接拉杆支撑块(5),其中拉杆(3)末端设置旋钮(4),所述拉杆(3)为可伸缩拉杆。本测量尺可以在钢轨打磨后第一时间反映出道岔尖轨廓形打磨的质量,并指导后续打磨作业的进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便携式道岔尖轨打磨廓形测量尺。
背景技术
钢轨打磨技术起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高速和重载铁路一项重要的钢轨修理技术,并得到了普遍的应用。钢轨打磨技术可有效治理和控制钢轨表面病害,延长钢轨的使用寿命。我国铁路于20世纪80年代引进钢轨打磨技术,并逐渐成为我国铁路一项基本的轨道维护技术。
目前我国施行打磨作业后,对打磨后钢轨廓形的测量主要是依靠电子式廓形测量仪,电子式廓形测量仪测量较为费时,且需要相应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不能在第一时间直观反映出打磨后钢轨的廓形质量。同时,道岔由于其结构复杂,存在变截面廓形等特点,一直是打磨的难点,特别是对于尖轨部位廓形的打磨质量把控一致是道岔打磨中的难点。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便携式道岔尖轨打磨廓形测量尺。
一种便携式道岔尖轨打磨廓形测量尺,包括廓形测量基准定位块、尖轨廓形测量样板、拉杆、旋钮和拉杆支撑块,所述廓形测量基准定位块通过可活动机构连接尖轨廓形测量样板,廓形测量基准定位块通过拉杆连接拉杆支撑块,其中拉杆末端设置旋钮,所述拉杆为可伸缩拉杆。
其中,尖轨廓形测量样板上0度线与廓形测量基准定位块右侧面平行,尖轨廓形测量样板与廓形测量基准定位块两者间可进行水平和垂直方向的相对移动。
其中,尖轨廓形测量样板厚度为4~6mm,尖轨廓形测量样板上有通过激光打印的打磨角度标识,标识角度为0°~55°,所述角度和钢轨打磨砂轮角度一致。
其中,拉杆为圆柱形,由导杆和滑杆组成,伸缩长度范围为1000mm~1600mm;拉杆支撑块为圆柱形,固定在拉杆的滑杆末端,旋钮保证可伸缩拉杆和拉杆支撑块同轴心,所述拉杆支撑块由绝缘材料制成。
其中,尖轨廓形测量样板下端为工作边,所述工作边与道岔尖轨特定宽度断面形状一致。
其中,尖轨廓形测量样板相对于廓形测量基准定位块进行水平和垂直方向移动时,可定性测量尖轨宽30~54mm范围内尖轨廓形。尖轨廓形测量样板中设置测量样板的横向定位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提供一种便携式道岔尖轨廓形测量尺。本测量尺可以在钢轨打磨后第一时间反映出道岔尖轨廓形打磨的质量,并指导后续打磨作业的进行。本发明携带方便,便于铁路现场的测量;并且操作简单,利于推广;其测量结果直观,能在第一时间指导或验收钢轨打磨工作。解决了长期以来道岔特殊断面打磨难,无法确定打磨范围和指导打磨作业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便携式道岔尖轨打磨廓形测量尺装置示意图。
图2为廓形测量基准定位块和尖轨廓形测量样板示意图。
图3为便携式道岔尖轨打磨廓形测量尺工作中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道岔尖轨打磨廓形测量尺进行详细描述。
图1和2示出,一种便携式道岔尖轨打磨廓形测量尺,包括廓形测量基准定位块1、尖轨廓形测量样板2、拉杆3、旋钮4和拉杆支撑块5,所述廓形测量基准定位块1通过可活动机构连接尖轨廓形测量样板2,廓形测量基准定位块1通过拉杆3连接拉杆支撑块5,其中拉杆3末端设置旋钮4,所述拉杆3为可伸缩拉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金属及化学研究所;北京中铁科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金属及化学研究所;北京中铁科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520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集纱装置的全自动电脑横机
- 下一篇:一种微生物检测试剂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