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坑支护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49038.0 | 申请日: | 2021-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401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徐洋;胡欣;姚宁;严昱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5/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坑 支护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坑支护,属于建筑基坑技术领域。其包括并列布置的第一桩排和第二桩排,所述第一桩排为密排桩结构;所述第二桩排为密排桩结构或疏桩结构;所述第一桩排包括至少一根竖直布置的第一桩体;所述第二桩排包括至少一根倾斜布置的第二桩体。本申请具有在软土地区可以在不设置内支撑系统下能有效地控制基坑支护的变形。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基坑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坑支护。
背景技术
在软土地区,由于土质较软,变形控制困难,在挖掘基坑时对基坑支护的要求较高,基坑支护需要有较好的扛倒伏能力,特别是面积较大的基坑对此的要求更高,需要阻止土壤倾覆到基坑内,从而更好的挖掘基坑并减少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所以往往需要采用支撑系统或者锚杆系统。
桩撑结构体系施工周期长、造价高,尤其对于开挖面积巨大的基坑性价比很低,在单层地下室开挖中使用量已逐渐减少;而桩锚结构体系往往出红线无法得到主管部门的认可,即使采用可回收锚杆,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面临无法全部回收的尴尬。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需要设计一种在不使用支撑系统情况下,在软土地区也能很好的阻止土壤朝基坑中倾覆的基坑支护。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在软土地区较好的阻止土壤朝基坑中倾覆,本申请提供一种基坑支护。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坑支护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坑支护,包括并列布置的第一桩排和第二桩排,所述第一桩排为密排桩结构;所述第二桩排为密排桩结构或疏桩结构;
所述第一桩排包括至少一根竖直布置的第一桩体;
所述第二桩排包括至少一根倾斜布置的第二桩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密排桩结构的第一桩排作为挡土结构,通过第二桩排倾斜设置的第二桩体为支护桩提供水平抗力,更好的阻挡土,支护在土的作用下更加不容易变形。
可选的,还包括冠梁,所述第一桩排的顶端固定于所述冠梁,所述第二桩排的顶端固定于所述冠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竖直布置的第一桩体和倾斜布置的第二桩体通过冠梁联为一体,能有效增加第一桩排和第二桩排的整体刚度。
可选的,所述冠梁包括第一冠梁、第二冠梁和多根连接梁,所述第一桩排的顶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冠梁,所述第二桩排的顶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冠梁,所述连接梁位于所述第一冠梁和所述第二冠梁之间,所述连接梁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冠梁,所述连接梁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冠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冠梁和第二冠梁通过连接梁进行连接,降低冠梁制造时材料的消耗量,同时第一冠梁和第二冠梁又能保持相互连接,第一冠梁关联第一桩排,第二冠梁关联第二桩排,从而把整个支护结构关联为一个整体。
可选的,所述第二桩排还包括多根竖直设置的第三桩体,所述第二桩体的数量为多根,所述第二桩体和所述第三桩体沿所述第二桩排的排布方向交替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桩排通过竖直设置的第三桩体,使得第二桩排在第三桩体的作用下结构刚度较高,第三桩体和第一桩体形成门式结构,支护的整体强度更高。
可选的,所述第一桩排还包括多根倾斜设置的第四桩体,所述第一桩体的数量为多根,所述第一桩体和所述第四桩体沿所述第一桩排的排布方向交替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桩排通过倾斜设置的第四桩体,为第一桩排提供较好的水平抗力。
可选的,所述第二桩排还包括多根竖直设置的第三桩体,所述第二桩体的数量为多根,所述第二桩体和所述第三桩体沿所述第二桩排的排布方向交替设置,所述第一桩排还包括多根倾斜设置的第四桩体,所述第一桩体的数量为多根,所述第一桩体和所述第四桩体沿所述第一桩排的排布方向交替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490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血样试管架运输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子产品包装盒生产用泡沫填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