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间隙型防雷器及电气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148060.3 | 申请日: | 2021-0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764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 发明(设计)人: | 王炎林;胡振东;胡勇;王旭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瑞隆源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T4/16 | 分类号: | H01T4/16;H01T1/15 |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陈卓宏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观澜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间隙 防雷 电气设备 | ||
本申请属于防雷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间隙型防雷器及电气设备,间隙型防雷器包括固定支架和放电模组,固定支架设有交替设置的多个第一插接槽和多个第二插接槽,放电模组包括多个绝缘件,均具有相连接的第一承托部和第一插接部的多个第一导电体,以及均具有相连接的第二承托部和第二插接部的多个第二导电体,各第一导电体的第一插接部分别插接于对应的第一插接槽后各第一导电体的第一承托部均抵靠于固定支架,各第二导电体的第二插接部分别插接于对应的第二插接槽且各第二导电体的第二承托部与对应的第一承托部分隔设置形成第一放电间隙,各绝缘件分别设于对应的第一放电间隙内。上述间隙型防雷器便于自动化组装,组装效率高且组装出错机率低。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防雷设备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间隙型防雷器及电气设备。
背景技术
间隙型防雷器是一种为各种仪器仪表、通讯线路提供安全防护的电子装置。当电气回路或者通信线路中因为外界的干扰突然产生尖峰电流或者尖峰电压时,间隙型防雷器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尖峰电流或尖峰电压泄放入地,从而避免雷电流损害回路中其它电气设备。
现有的间隙型防雷器一般包括多个绝缘件和多个依次堆叠的石墨片,各绝缘件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石墨片之间用于使相邻的两个石墨片之间形成放电间隙,组装时石墨片和绝缘件需交替地进行组装,并需要使多个石墨片堆叠整齐,组装效率低,且出错机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间隙型防雷器及电气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间隙型防雷器组装效率低、容易出现组装错误的情况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间隙型防雷器,所述间隙型防雷器包括固定支架和放电模组,所述固定支架开设有交替设置的多个第一插接槽和多个第二插接槽,所述放电模组包括多个绝缘件,均具有相连接的第一承托部和第一插接部的多个第一导电体,以及均具有相连接的第二承托部和第二插接部的多个第二导电体,各所述第一导电体的所述第一插接部分别插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插接槽后各所述第一导电体的所述第一承托部均抵靠在所述固定支架上,各所述第二导电体的所述第二插接部分别插接于对应的所述第二插接槽内且各所述第二导电体的所述第二承托部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承托部分隔设置形成第一放电间隙,各所述绝缘件分别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放电间隙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定义位于所述放电模组的相对两侧的两所述第二导电体分别为引入电极体和引出电极体且其它所述第二导电体为中间电极体,所述引入电极体和所述引出电极体的所述第二插接部分别从对应的所述第二插接槽向外伸出形成引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间隙型防雷器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引入电极体和所述引出电极体均与所述固定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引入电极体的所述第二承托部和所述引出电极体的所述第二承托部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间隙型防雷器还包括触发模组,触发模组包括分别用于触发对应的所述第一放电间隙导通的多个高压电容,各所述高压电容的一接电端均与所述引入电极体电性连接,一部分所述高压电容的另一接电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导电体电性连接且另一部分所述高压电容的另一接电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中间电极体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发模组还包括触发板和固定于所述触发板上的多个弹针,所述触发板与所述引入电极体和所述引出电极体固定连接;一部分所述弹针电性连接于对应的所述高压电容和对应的所述第一导电体之间且另一部分所述弹针电性连接于对应的所述高压电容和对应的所述中间电极体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发板上设有接电件和一端与所述接电件电性连接的导线,所述接电件贯穿所述触发板后与所述引入电极体电性连接,各所述高压电容均设置于所述触发板上且远离各所述第一导电体和各所述中间电极体的接电端均与所述导线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间隙型防雷器还包括用于容置所述固定支架和所述放电模组的外壳,所述外壳设有分别供所述引入电极体的所述引脚和所述引出电极体的所述引脚向外伸出的两个开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瑞隆源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瑞隆源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480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盾构隧道冷却水循环系统
- 下一篇:一种锅炉用电加热重油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