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向循流式植生耦合净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39826.1 | 申请日: | 2021-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935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赵佳倚;李聪;孙春萌;张春柳;武成漳;张卓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4 |
代理公司: | 广东有知猫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681 | 代理人: | 张欢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向 循流式植生 耦合 净水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向循流式植生耦合净水装置,其特点包括浮床承托单元、动力徊流单元和植生耦合单元;所述浮床承托单元依靠自身浮力漂浮于水中,其中央贯通设置动力徊流单元,其四周贯穿设置若干植生耦合单元;所述浮床承托单元由浮床和植物组成;所述动力徊流单元由光伏蓄电组件、复合机身、输气管、曝气头、通气管、吸水口及喷水口组成;所述植生耦合单元由溢流孔、耦合管、生物膜载体和进水孔组成。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空间利用率高、运行维护简便、综合收益较高等明显优势,通过动力徊流单元的曝气头和喷水口布设与植生耦合单元的竖向导流构型强化了水体的徊流循环作用并提升了水体溶解氧,同时通过植物根系与微生物的耦合作用强化污水的净化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向循流式植生耦合净水装置。
背景技术
生态浮床技术系地表水体净化领域最常用最广泛的原位修复技术之一。传统生态浮床因不占地、造价低、易管理等优点,在城市黑臭河道修复、富营养化湖泊治理、城市景观水体净化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工程应用。然而,实际应用中的传统生态浮床或一些专家学者提出的强化型生态浮床的缺陷也逐渐暴露。
其一,传统生态浮床的生物膜仅附着在植物根系或植物种植基质上,导致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有限,因而限值了传统生态浮床的净化效率;其二,传统生态浮床的水力循环条件不足,尤其是对于滞留型或缓流型地表水体,传统生态浮床只能静态处理其所在的表面水体,而对于距离较远或深处水体则几乎没有净化效果,为此相关领域专家和学者提出在传统生态浮床中引入水力循环装置,如:河道轴流泵、推流式曝气等,但该方法造价较高,且耗电量较大,不易推广;其三,传统生态浮床或强化型生态浮床均存在空间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即:仅利用靠近水面的空间进行净化,而未充分利用浮床的水下空间。
随着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升级和地表水体富营养化控制的迫切需求,地表水体治理领域亟需一种能够弥补上述技术空缺的新型的高效净化生态浮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设计的一种双向循流式植生耦合净水装置,采用双向循流式植生耦合净水装置,通过动力徊流单元的曝气头和喷水口布设与植生耦合单元的竖向导流构型强化了水体的徊流循环作用并提升了水体溶解氧,同时通过植物根系与微生物的耦合作用强化污水的净化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向循流式植生耦合净水装置,其特点包括浮床承托单元、动力徊流单元和植生耦合单元;所述浮床承托单元中央贯通设置动力徊流单元,其四周贯穿设置若干植生耦合单元;所述浮床承托单元由浮床和植物组成;所述动力徊流单元由光伏蓄电组件、复合机身、输气管、曝气头、通气管、吸水口及喷水口组成;所述植生耦合单元由溢流孔、耦合管、生物膜载体和进水孔组成;所述耦合管上部种有植物;所述光伏蓄电组件与复合机身为电性连接;所述复合机身通过将所述通气管导入的空气加压输送至所述输气管和曝气头,同时将所述吸水口吸入的污水向上提升至所述喷水口;所述曝气头置于所述耦合管内的下部,使得所述植生耦合单元的耦合管内形成汽水混合物,从而通过汽提作用将补入所述进水孔的污水提升至所述溢流孔上方;所述喷水口靠近所述溢流孔,从而将提升的污水喷灌至所述溢流孔并徊流至水体进行污水的循环净化处理。
本实用新型设置于污水中,包括浮床承托单元、动力徊流单元和植生耦合单元;所述浮床承托单元依靠自身浮力漂浮于水中,其中央贯通设置动力徊流单元,其四周贯穿设置若干植生耦合单元;所述浮床承托单元由浮床和植物组成;所述动力徊流单元由光伏蓄电组件、复合机身、输气管、曝气头及通气管组成;所述植生耦合单元由溢流孔、耦合管、生物膜载体和进水孔组成。
所述光伏蓄电组件包括光伏板、蓄电池和防水导线,所述防水导线与所述复合机身相连;所述复合机身通过将所述通气管导入的空气加压输送至所述输气管和曝气头,所述曝气头置于所述耦合管内的下部,使得所述植生耦合单元的耦合管内形成汽水混合物,从而通过汽提作用将补入所述进水孔的污水提升至所述溢流孔上方,同时将所述吸水口吸入的污水向上提升至所述喷水口;所述喷水口靠近所述溢流孔,从而将提升的污水喷灌至所述溢流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398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