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临床伤口快速止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37624.3 | 申请日: | 2021-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076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杨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132 | 分类号: | A61B17/132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复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98 | 代理人: | 庞启成 |
地址: | 610072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临床 伤口 快速 止血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临床伤口快速止血装置,包括橡胶条,其特征在于,橡胶条中空且穿插连接有绑扎带,橡胶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塑料板,第一塑料板开设有开口,开口内转动连接有转轴,橡胶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塑料板,第二塑料板内部为中空结构且内部与绑扎带卡合连接,第二塑料板内部设置有导向组件,第二塑料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收卷。本申请通过设置的带有魔术贴的绑扎带配合第一塑料板组件,实现了对绑在带的快速绑扎固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医护人员协作进行绑扎过程较为麻烦的情况的问题,通过设置的连接收卷轴的收卷组件,实现了对绑扎后的绑扎带再进行进一步松紧调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便随时调整已经绑扎的绑扎带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临床医疗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临床伤口快速止血装置。
背景技术
流血时通过一定方式处理,快速让血停止向外流动叫做止血。止血效果因人而异。有人快,有人慢,与血小板有关。正常情况下,小血管受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就会自行停止,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是机体重要的保护机制之一,是多种因子和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止血过程主要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三个过程。
但,现有的临床止血往往需要医护人员用绷带对受伤者身体进行绑扎,此过程较为麻烦,同时也不便本人自主调节松紧程度。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临床伤口快速止血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存在的绑扎止血绷带需要以后人员协助、绑扎后不便再调整绷带松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临床伤口快速止血装置,以改善上述问题。
本申请具体是这样的:
一种临床伤口快速止血装置,包括橡胶条,橡胶条中空且穿插连接有绑扎带,橡胶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塑料板,第一塑料板开设有开口,开口内转动连接有转轴,橡胶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塑料板,第二塑料板内部为中空结构且内部与绑扎带卡合连接,第二塑料板内部设置有导向组件,第二塑料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收卷盒,收卷盒内部为中空结构且转动连接有收卷轴,收卷轴的一端穿过收卷盒的正面并固定连接有收卷组件,收卷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柱,固定柱与绑扎带的一端固定连接。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收卷组件包括开设在收卷盒正面的圆孔,所述收卷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穿过圆孔的卡合柱,所述卡合柱上连接有转动盘。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卡合柱的表面开设有四个限位槽,所述转动盘上固定连接有位于限位槽内的凸块,所述转动盘的正面固定连接有两个转动柄。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圆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若干卡合块,所述转动盘的四周开设有若干与卡合块相对应的卡合槽。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二塑料板顶面和底面的第一转向轮和第二转向轮。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绑扎带依次通过第二转向轮的底端、穿过第二塑料板的底板、通过第一转向轮的底端以及穿过第二塑料板的顶端。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绑扎带的顶面贴合有魔术贴公面和魔术贴母面,所述魔术贴公面和魔术贴母面对半布置在绑扎带上。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槽的长度占卡合柱长度的七分之六,所述限位槽靠近收卷盒的一端。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转向轮的顶端位于收卷盒的内部,所述第二转向轮的底端穿过第一塑料板的顶端并位于第一塑料板的内部。
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绑扎带的宽度为开口宽度的五分之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人民医院,未经四川省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376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儿童人字垫
- 下一篇:一种辊轮输送线体的辊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