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支撑体的插孔组件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133843.4 | 申请日: | 2021-0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531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 发明(设计)人: | 胡月;赖登辉;陈定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永贵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187 | 分类号: | H01R13/187;H01R13/62 |
| 代理公司: | 绵阳山之南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88 | 代理人: | 沈强 |
| 地址: | 621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撑 插孔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支撑体的插孔组件,包括插孔基体和连接在插孔基体上的套管,所述插孔基体上沿着轴线设置有插孔腔,所述插孔腔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内设置有支撑体,所述第二腔体内接触簧,所述支撑体环套在接触簧上,所述支撑体一端与第一腔体固定连接,支撑体的另一端悬空;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体材料本身的物理特性,使其具有良好的刚性和塑性,实现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可以进行复位,利用复位的作用力带动接触簧回到初始位置,避免接触簧在受到一定拔插次数后发生塑性变形导致的接触不可靠,从而增加接触件的拔插次数,提高接触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带支撑体的插孔组件。
背景技术
集成电信号连接器是目前电连接器的发展趋势,并且要求这种集成连接器在长寿命条件下依然能够保持接触稳定性,然而由于集成后对插时,接触件的对中性会变差,接触件在对插时往往是以一定角度对插,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弹性接触簧很容易由于长期插拔及偏插而导致塑性变形,从而导致接触簧无法与插针有效接触,无法实现长寿命及偏差情况下的接触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设计一种新的弹性组件结构,利用一个支撑体对接触簧进行支撑,实现插孔组件在长寿命、低偏插情况下的可靠性载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支撑体的插孔组件,包括插孔基体和连接在插孔基体上的套管,所述插孔基体上沿着轴线设置有插孔腔,所述插孔腔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内设置有支撑体,所述第二腔体内接触簧,所述支撑体环套在接触簧上,所述支撑体一端与第一腔体固定连接,支撑体的另一端悬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腔体的轴向长度大于第一腔体的轴向长度,且第一腔体的内径大于第二腔体的内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腔体设置在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二腔体从一端到另一端依次包括第一连接端面、第二腔体、第二连接端面,所述第一连接端面与第二连接端面内径一致,且第一连接端面和第二连接端面的内径小于第一腔体的内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体为采用橡塑材质或金属材质制成的筒形结构,筒形结构两端的直径不相等。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筒形结构上直径大的一端的沿着径向向外伸出一圈外沿,所述外沿用于支撑体与第一腔体之间的定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腔体的内壁上沿着径向设置有一圈内凹的凹槽,所述筒形结构上的外沿嵌入在凹槽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筒形结构上直径小的一端,其端面为球形弧面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从球形弧面处开始沿着筒形壁面方向在筒形结构的周向上设置有若干个劈口。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劈口的宽度小于接触簧簧片的宽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接触簧的端带与簧片之间具有第一夹角,支撑体的壁面与轴线之间具有第二夹角,第一夹角与第二夹角不相等。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支撑体材料本身的物理特性,使其具有良好的刚性和塑性,实现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可以进行复位,利用复位的作用力带动接触簧回到初始位置,避免接触簧在受到一定拔插次数后发生塑性变形导致的接触不可靠,从而增加接触件的拔插次数,提高接触可靠性。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插孔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a、图2b是支撑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永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永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338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线智能控制面板
- 下一篇:一种高耐压的水下机器人专用电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