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临床护理用辅助起身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132500.6 | 申请日: | 2021-0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855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 发明(设计)人: | 郭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锋 |
| 主分类号: | A61G7/053 | 分类号: | A61G7/053;A61G7/05 |
| 代理公司: | 枣庄小度智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82 | 代理人: | 郑素娟 |
| 地址: | 271113 山东省济南市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临床 护理 辅助 起身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临床护理用辅助起身器,包括床体、支腿、支架、框架、第一把手、第二把手、第三把手,所述床体的底部设有四个螺钉安装的支腿,床体的前后两侧设有螺栓安装的支架,支架的顶部安装有框架,且框架位于床体的中间上方,框架的底部为敞口设计,框架的其他三面为封闭设计,第一把手、第二把手、第三把手均与框架连接,且第一把手、第二把手、第三把手能沿框架的长边方向进行前后移动,第一把手、第二把手、第三把手的长度依次变短。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第一把手、第二把手、第三把手的设计能使患者缓缓起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临床护理用辅助起身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抗疾病的方法越来越多,手术在疾病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手术完成后患者往往不能自己起身,辅助起身器在临床护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现有的辅助起身器不能根据情况改变位置,且患者不能缓缓加力对患者有一定的危险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临床护理用辅助起身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临床护理用辅助起身器,包括床体、支腿、支架、框架、第一把手、第二把手、第三把手,所述床体的底部设有四个螺钉安装的支腿,床体的前后两侧设有螺栓安装的支架,支架的顶部安装有框架,且框架位于床体的中间上方,框架的底部为敞口设计,框架的其他三面为封闭设计,第一把手、第二把手、第三把手均与框架连接,且第一把手、第二把手、第三把手能沿框架的长边方向进行前后移动,第一把手、第二把手、第三把手的长度依次变短。
优选的,所述框架的两侧开设有凹槽,支架经凹槽与框架连接,凹槽的下方设有转轴,框架内设有第一滚筒、第二滚筒,第一滚筒通过皮带与第二滚筒连接,第一把手、第二把手、第三把手与皮带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滚筒及第二滚筒的表面开设有齿槽,皮带上开设有齿痕,齿槽与齿痕啮合,第一滚筒、第二滚筒的圆心处安装有固定轴,第一滚筒、第二滚筒经固定轴固定在框架内。
优选的,所述支架呈L型设计,支架上开设有缺口,且缺口靠近框架的凹槽设计,转轴的末端与轴承连接,轴承上焊接有限位柱,限位柱与缺口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框架的内至少设有三个把手,且第一把手、第二把手、第三把手上均套设有防滑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利用支架将辅助起身器进行安装,易于安装、拆卸;框架内的第一把手、第二把手、第三把手的长度不同,不同的患者能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同时患者也可长的把手向短的把手缓慢过渡,从而使患者缓缓加力降低了患者的不适感;第一把手、第二把手、第三把手能随皮带进行移动从而适应不同体型的患者;支架与凹槽连接后利用限位柱固定防止支架滑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临床护理用辅助起身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临床护理用辅助起身器的框架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临床护理用辅助起身器的第一滚筒与第二滚筒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临床护理用辅助起身器的支架与限位柱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锋,未经郭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325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急诊护理用折叠式担架结构
- 下一篇:一种BMS电源管理电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