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提升式扫描电子显微镜前处理固定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131604.5 | 申请日: | 2021-0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102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 发明(设计)人: | 卢洪斌;卢少勇;王涛;吴永红;孔维静;李响;国晓春;刘晓晖;李琳琳;王焕华;毕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1N23/2202 | 分类号: | G01N23/2202;G01N23/22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开阳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10 | 代理人: | 杨中鹤 |
| 地址: | 10001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提升 扫描 电子显微镜 处理 固定器 | ||
本公开涉及样品前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升式扫描电子显微镜前处理固定器。该提升式扫描电子显微镜前处理固定器包括瓶身和设置于瓶身中的内胆,内胆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栅格板,用以连通内胆和瓶身,内胆中部设置有第二栅格板,第二栅格板用于将目标样品拦截于内胆的容纳腔中。本公开提供的提升式扫描电子显微镜前处理固定器中,通过将第二栅格板完全浸没与固定液中,将目标样品压置于固定液中,有效防止目标样品上浮至固定液的表面造成目标样品部分裸露于固定液外导致样品固定失败,保证了密度小于固定液的密度的目标样品的所有位置均被完整固定,使目标样本能够保持原有特征从而保证了实验的顺利进行、实验的效率以及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样品前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升式扫描电子显微镜前处理固定器。
背景技术
扫描电子显微镜是一种介于透射电镜和光学显微镜之间的一种微观形貌观察手段,可直接利用样品表面材料的物质性能进行微观成像。扫描电子显微镜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材料等领域。扫描电子显微镜具有放大倍数高、视野大、成像立体感强、试样制备简单等优点,备受相关领域研究人员青睐。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前处理过程包括:取样、样品固定、缓冲液冲洗、脱水、置换、真空冷干、导电胶固定于样品台、镀金、观察。其中,样品固定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目标样品完全浸没在固定液中,是保证目标样品的所有位置均被完整固定的关键。若目标样品的密度小于固定液密度,目标样品将会因浮力作用漂浮于固定液表面,极易出现目标样品因部分裸露于固定液外而没有得到充分固定,导致样品固定失败,发生干瘪现象,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不能展现目标样品的原有特征,对试验结果造成干扰和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提升式扫描电子显微镜前处理固定器。
本公开提供了提升式扫描电子显微镜前处理固定器,包括用于容纳固定液的瓶身和设置于所述瓶身中的内胆,其中,
所述内胆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栅格板,用以连通所述内胆和所述瓶身的内腔,所述内胆中部设置有第二栅格板,所述第二栅格板与所述第一栅格板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目标样品的容纳腔,所述第二栅格板用于将所述目标样品拦截于所述容纳腔中。
本公开提供的提升式扫描电子显微镜前处理固定器中,包括瓶身,瓶身中设置有用于容纳目标样品的内胆,其中内胆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栅格板,第一栅格板用于连通瓶身和内胆,以形成固定液的流动通道,内胆中部设置有第二栅格板,第二栅格板与第一栅格板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目标样品的容纳腔,第二栅格板浸没在固定液中,以对目标样品起到拦截作用,保证目标样品的完全浸没在固定液中。
在使用上述前处理固定器时,首先向瓶身中加入适量固定液,固定液可通过第一栅格板进入至内胆中,然后将目标样品放入至内胆中,并向瓶身中继续加入固定液,并使固定液的液面高于第二栅格板,以使第二栅格板完全浸没与固定液中,由于第二栅格板对目标样品的上浮起到阻碍作用,从而使目标样品完全浸没在固定液中,有效防止目标样品上浮至固定液的表面造成目标样品部分裸露于固定液外导致样品固定失败,保证了密度小于固定液的密度的目标样品的所有位置均被完整固定,使目标样本能够保持原有特征从而保证了实验的顺利进行、实验的效率以及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并且,在目标样品完成固定后,可将内胆从瓶身中上提后取出,以使第一栅格板脱离固定液,内胆中的固定液经第一栅格板流出,目标样品回落至第一栅格板上,实现了目标样品和固定液的分离,操作人员可将内胆中的目标样品取出以得到固化完成的目标样品,即,通过在内胆底部设置第一栅格板,提高了目标样品与固定液分离的效率。
可选地,所述内胆包括第一分段和第二分段,所述第一栅格板位于所述第一分段内,所述第二栅格板位于所述第二分段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分段和所述第二分段螺纹连接。
可选地,所述内胆还包括第三分段,所述第三分段设置于所述第二分段背离所述第一分段的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316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