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矿场井下排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27512.X | 申请日: | 2021-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661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曾小生;张剑;张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溪鲍家矿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6/00 | 分类号: | E21F16/00;E21F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335413***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矿场 井下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井下排泥系统,将泥浆收集至蓄排硐室,并将泥浆泵送至污泥仓;污泥仓设置造浆搅拌装置,防止淤泥沉积、结底;在污泥仓与水仓之间设置溢流挡墙,阻隔泥沙进入水仓;在污泥仓的末端设渣浆隔离墙隔离出渣浆泵泵站,安装渣浆泵,经排泥管路将渣浆泵送至上部泥浆池。根据渣浆泵扬程,对应设置泥浆池和渣浆泵,接力扬程将渣浆泵送至井外。完成井下泥浆水单独泵送,实现泥、水分别排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矿场井下排泥系统。
背景技术
矿场井下凿岩、采矿、出矿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泥沙较多,这些泥沙混合着水直接进入各段水仓,带来水仓淤积、水泵磨损、作业环境不良等问题。未能实现泥水分离、分别排送的目的,水沟及水仓的清淤工作需要人工作业完成,井下排泥困难。
急需一种泥水分离的井下排泥系统,完成井下排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矿场井下排泥系统,有效解决泥浆淤积、清理困难、水泵损耗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矿场井下排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泥浆收集装置:将泥浆收集至蓄排硐室,并将泥浆泵送至污泥仓;
污泥仓造浆及扬送装置:污泥仓设置造浆搅拌装置,防止淤泥沉积、结底;在污泥仓与水仓之间设置溢流挡墙,阻隔泥沙进入水仓;在污泥仓的末端设渣浆隔离墙隔离出渣浆泵泵站,安装渣浆泵,经排泥管路将渣浆泵送至上部泥浆池。根据渣浆泵扬程,对应设置泥浆池和渣浆泵,接力扬程将渣浆送至井外。
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造浆搅拌装置,包括:在污泥仓设置搅拌机,和\或在污泥仓底部布置高压风管。
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搅拌机设置在渣浆泵吸水口附近。
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高压风管上每隔1米安装带止回阀的喷嘴。
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渣浆泵泵站内设置事故池。
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泥浆收集装置包括在上层巷道的泄水硐室设置泄水孔,将泥浆收集至蓄排硐室。
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蓄排硐室内安装渣浆泵,并连接浮球阀进行自动控制。
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蓄排硐室内泥浆池与水沟之间设置挡水墙,挡水墙上设置溢水管,将溢出的水引入水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设置独立的污泥仓,实现井下泥浆水单独泵送,实现泥、水分别排放的目的,极大地降低了水仓以及水沟的清淤作业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污泥仓造浆及扬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泥浆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和附图2,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矿场井下排泥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矿场井下排泥系统,包括:
泥浆收集装置:将泥浆收集至蓄排硐室28,并将泥浆泵送至污泥仓1;
污泥仓造浆及扬送装置:污泥仓1设置造浆搅拌装置,防止淤泥沉积、结底;在污泥仓1与水仓8之间设置溢流挡墙7,阻隔泥沙进入水仓8;在污泥仓1的末端设渣浆隔离墙6隔离出渣浆泵泵站,安装渣浆泵4,经排泥管路将渣浆泵送至上部泥浆池。根据渣浆泵扬程,对应设置泥浆池和渣浆泵,接力扬程将渣浆送至井外。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污泥仓与水仓单独开来,实现泥浆与清水的独立排放,并将各处的泥浆收集到污泥仓,避免通过水沟排放,减少了水沟污泥的的清理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溪鲍家矿业有限公司,未经贵溪鲍家矿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2751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航空零件加工用转台工装
- 下一篇:一种印刷机两工位杯模的旋转驱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