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航空零件加工用转台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27450.2 | 申请日: | 2021-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522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孟凡龙;代立东;王鑫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正朗航空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H1/08 | 分类号: | B25H1/08;B25H1/14;B25H1/18;B25H1/16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龙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3206 | 代理人: | 李长春 |
地址: | 150113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航空 零件 工用 转台 工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航空零件加工用转台工装,包括底板座、驱动电机和第一支撑杆,所述底板座的上方安装有滚珠,且滚珠的上方连接有承接板,所述承接板的上方安装有支撑底板,且支撑底板的内侧开设有凹槽,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底板座的下表面,且驱动电机的内侧安装有连接轴,所述凹槽的内侧安装有第一调节杆,所述支撑底板的左侧上表面安装有垫块,且垫块的上方设置有操作平台,所述驱动电机的下方设置有控制器,且控制器的外侧安装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连接于第二支撑杆的上方,且第二支撑杆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调节杆。该航空零件加工用转台工装能够根据不同的加工需要调节加工平台的使用高度,并且在加工时,可以任意调整加工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零件加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航空零件加工用转台工装。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航空事业也在飞跃的进步,航空的发展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的结构,飞机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快速、方便、经济、安全、舒适的运输手段,成为人们洲际往来的主要工具,密切了世界各国的交往。在对航空零件进行加工时,一般都需要通过转台工装将航空零件固定,通过工装的夹紧以及旋转,方便对零件进行加工。航空事业迅速的发展,航空零件多样化,使得对于加工工装平台的功能性要求更为广泛,以满足不同的零件加工需求。
市场上的航空零件加工转台工装使用过程中不便于根据具体零件的加工需要调整加工平台的高度,并且不便于使得加工平台产生旋转作用,使得加工零件的不同面较为麻烦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航空零件加工用转台工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航空零件加工用转台工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航空零件加工转台工装使用过程中不便于根据具体零件的加工需要调整加工平台的高度,并且不便于使得加工平台产生旋转作用,使得加工零件的不同面较为麻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航空零件加工用转台工装,包括底板座、驱动电机和第一支撑杆,所述底板座的上方安装有滚珠,且滚珠的上方连接有承接板,所述承接板的上方安装有支撑底板,且支撑底板的内侧开设有凹槽,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底板座的下表面,且驱动电机的内侧安装有连接轴,所述凹槽的内侧安装有第一调节杆,所述支撑底板的左侧上表面安装有垫块,且垫块的上方设置有操作平台,所述操作平台的上方安装有夹持虎钳,且操作平台的右下方连接有转动轴,所述驱动电机的下方设置有控制器,且控制器的外侧安装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连接于第二支撑杆的上方,且第二支撑杆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调节杆。
优选的,所述底板座通过滚珠与承接板之间构成转动结构,且滚珠与承接板和底板座的连接方式均为卡接连接。所述承接板的结构为圆环型结构,且承接板与支撑底板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贯穿于底板座的内侧,且连接轴与支撑底板和底板座与驱动电机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底板通过第一调节杆和转动轴与操作平台之间构成旋转结构,且支撑底板与操作平台之间的转动角度为0-30°。
优选的,所述夹持虎钳与操作平台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且操作平台的结构为圆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通过第二调节杆与第二支撑杆之间构成伸缩结构,且第一支撑杆与第二调节杆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与驱动电机和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电性连接,且控制器包括控制面板和集成控制芯片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航空零件加工用转台工装设置有滚珠,能够方便底板座与承接板之间进行正常的转动,进而通过承接板带动操作平台进行旋转,方便在对零件进行加工时可以通过操作平台的转动改变加工者与零件的对立位置,方便进行对零件的各个角度和平面进行加工,并且利用承接板的圆环型结构,能够方便连接轴穿过底板座之后与操作平台进行连接,便于通过驱动电机带动进行自动旋转,而且利用底板座和承接板能够实现动静的转换,方便平台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正朗航空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正朗航空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274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垃圾渗滤液零排放处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矿场井下排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