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充电口盒弹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26901.0 | 申请日: | 2021-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3228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王鹏禄;幸向玲;陈军伟;周小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24 | 分类号: | B62D25/24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何杰 |
地址: | 401133 重庆市江***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充电 弹出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充电口盒弹出结构,包括充电口盒本体、转臂和防脱簧片,所述转臂的右部以可转动方式与所述充电口盒本体的右部连接,所述充电口盒本体上对应所述转臂的右方设置有安装板,所述转臂与所述安装板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夹持件与所述安装板连接,当充电口盖关闭时所述第一弹片抵靠在所述转臂上并且所述第一弹片处于压缩变形状态;防脱簧片包括第一弹片和夹持件,第一弹片的前部与夹持件连接,第一弹片与夹持件之间的间隙从前至后增加,夹持件上设置有用于容纳安装板的夹持空间,夹持空间的开口方向向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充电口盒弹出结构,安装可靠,防止防脱簧片因弹性变小以及汽车行驶颠簸导致防脱簧片松动脱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设施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充电口盒弹出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1-图5所示,充电口盒总成包括充电口盒本体1、普通金属簧片2-1、转轴3、充电口盖4、转臂5、扭簧6、轴销7、锁体8、轴销卡簧9、锁罩盖板10,锁罩盖板10通过轴销7和轴销卡簧9固定在充电口盒本体1的左部,充电口盖4固定在转臂5上,转臂5通过转轴3和扭簧6以可转动的方式与充电口盒本体1的右部连接,转臂5的右方的充电口盒本体1上设置有安装板1a,安装板1a上设置有卡接块并且安装板1a与转臂5之间存在间隙,普通金属簧片2-1呈V字形,普通金属簧片2-1包括左侧金属弹片和与左侧金属弹片的前部连接的右侧金属弹片,右侧金属弹片上设置有与卡接块连接的卡接孔2-1a,普通金属簧片2-1安装在安装板1a与转臂5之间的间隙内,充电口盖4处于关闭状态时,普通金属簧片2-1的左侧金属弹片被转臂5向右压缩变形,当用户需要充电时,通过扣动车内的内扣手,拉动拉线到锁罩盖板10内的锁体8上,锁体8使转臂5解锁,转臂5在普通金属簧片2-1的弹力作用下,带动充电口盖9绕轴销4进行旋转一个小角度,便于用户开启充电口盖4。卡接孔2-1a的长度不能过大,否则将导致普通金属簧片2-1很难装入上述间隙,并且普通金属簧片2-1的弹力不宜过大,否则会导致充电口盒本体1局部受力过大而断裂,同时又由于普通金属簧片2-1长期处于受力压缩变形状态会导致弹性变小,随着汽车行驶颠簸容易松动脱落,导致充电口盖4无法被弹出。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汽车充电口盒弹出结构,安装可靠,防止防脱簧片因弹性变小以及汽车行驶颠簸导致防脱簧片松动脱离。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充电口盒弹出结构,包括充电口盒本体、转臂和防脱簧片,所述转臂的右部以可转动方式与所述充电口盒本体的右部连接,所述充电口盒本体上对应所述转臂的右方设置有安装板,所述转臂与所述安装板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夹持件与所述安装板连接,当充电口盖关闭时所述第一弹片抵靠在所述转臂上并且所述第一弹片处于压缩变形状态;所述防脱簧片包括第一弹片和夹持件,所述第一弹片的前部与所述夹持件连接,所述第一弹片与所述夹持件之间的间隙从前至后增加,所述夹持件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安装板的夹持空间,所述夹持空间的开口方向向前。
进一步,所述夹持件包括左侧夹持板、中连接板和右侧夹持板,所述左侧夹持板的前部与所述第一弹片的前部连接,所述左侧夹持板的后部与所述右侧夹持板的后部均与所述中连接板连接。
进一步,所述右侧夹持板的中部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向左凸出于所述右侧夹持板的后部,所述安装板对应所述限位部的位置设置有限位槽。
进一步,所述右侧夹持板的前部设置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与所述左侧夹持板的间距从前至后递减,所述导向部的前端与所述左侧夹持板的间距大于所述安装板在左右方向上的厚度。
进一步,所述中连接板的截面呈优弧形。
进一步,所述左侧夹持板的中部设置有通孔。
进一步,所述第一弹片和所述夹持件均采用金属材质,所述第一弹片(2-21)与所述夹持件一体成型。
进一步,还包括转轴和扭簧,所述转臂的右部通过所述转轴以及所述扭簧与所述充电口盒本体的右部连接,并且所述转轴位于所述防脱簧片的左前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269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铁皮石斛仿野生种植系统
- 下一篇:一种卧床病人助力翻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