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负载型铜基纳米复合催化剂生产用预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24459.8 | 申请日: | 2021-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151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瞿芳;姚明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铜太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7/18 | 分类号: | B01F7/18;B01F7/22;B01F15/02;B01F15/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禾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20 | 代理人: | 翁亚娜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负载 型铜基 纳米 复合 催化剂 生产 用预混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负载型铜基纳米复合催化剂生产用预混装置,涉及催化剂生产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物料进入预混装置里大多是一种一种的放,每种物料在一开始就处于上下层的位置关系,预混装置在对于物料进行混合是采用转动的方式,对于每层的左右混合比较快速,而对于上下层之间的混合效率慢的问题。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电机,且外壳与电机通过卡槽连接,所述电机的底部设置有旋转杆,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内壳,所述内壳与旋转杆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旋转杆的两侧均设置有搅拌杆,且搅拌杆有多个,所述搅拌杆的外侧设置有螺旋页片,且每个搅拌杆上有三个螺旋页片,所述螺旋页片呈环状分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催化剂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负载型铜基纳米复合催化剂生产用预混装置。
背景技术
负载型铜基纳米复合催化剂是活性组分及助催化剂均匀分散,并负载在专门选定的载体上,以单质铜为活性组分,并同时还含有几种不同催化功能活性组分,活性组分粒径小于100nm的催化剂。
但是,现有的物料进入预混装置里大多是一种一种的放,每种物料在一开始就处于上下层的位置关系,预混装置在对于物料进行混合是采用转动的方式,对于每层的左右混合比较快速,而对于上下层之间的混合效率慢;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负载型铜基纳米复合催化剂生产用预混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载型铜基纳米复合催化剂生产用预混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物料进入预混装置里大多是一种一种的放,每种物料在一开始就处于上下层的位置关系,预混装置在对于物料进行混合是采用转动的方式,对于每层的左右混合比较快速,而对于上下层之间的混合效率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负载型铜基纳米复合催化剂生产用预混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电机,且外壳与电机通过卡槽连接,所述电机的底部设置有旋转杆,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内壳,所述内壳与旋转杆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旋转杆的两侧均设置有搅拌杆,且搅拌杆有多个,所述搅拌杆的外侧设置有螺旋页片,且每个搅拌杆上有三个螺旋页片,所述螺旋页片呈环状分布。
优选的,三个所述螺旋页片的中间设置有连接环,且连接环与螺旋页片焊接连接,所述连接环与搅拌杆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机的两侧均设置有透明漏斗,且透明漏斗上有刻度纹,所述透明漏斗与外壳通过卡槽连接。
优选的,所述透明漏斗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电动阀,所述第一电动阀与透明漏斗和内壳连通。
优选的,所述内壳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电动阀,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出口槽道,所述第二电动阀与内壳和出口槽道连通。
优选的,所述出口槽道的两侧均设置有支脚,所述支脚与外壳焊接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搅拌杆上添加通过轴承连接连接环,并且在连接环外侧还添加呈环状分布的螺旋页片,连接环会在搅拌杆运动时转动起来,连接环上的螺旋页片对内壳里的物料进行上下的混合,搅拌杆进行旋转左右的混合,两者互结合同时对物料进行上下左右的混合,加快了装置混合的效率,杜绝了混合不均的情况;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透明漏斗,在透明漏斗上还有刻度纹,可以对每种物料的用量进行控制,工人使用起来更加的方便,并且整个预混装置是采用外壳和内壳相结合的方式,保证了内壳的密闭性,比一般半封闭预混装置更能保护物料不会散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螺旋页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杆与内壳连接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铜太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铜太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244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