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家用除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23151.1 | 申请日: | 2021-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062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施尚英;黄世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F24F3/14 | 分类号: | F24F3/14;F24F8/108;F24F8/80;F24F13/00;F24F13/14;F24F13/28;F24F13/30;F24F13/32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潘涛 |
地址: | 629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家用 除湿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家用除湿装置,涉及空气除湿技术领域,包括除湿本体,除湿本体左侧设有进风端,除湿本体右侧设有出风端,除湿本体内部由上到下设有第一收纳腔和第二收纳腔,第一收纳腔由左到右一次设有过滤网、热交换器和涡轮风机,涡轮风机两侧分别设有吸入通道和输出通道,第二收纳腔由左到右依次设有水箱和压缩机,压缩机通过冷媒管道与热交换器相连,热交换器下方设有集水盒,集水盒通过管道与水箱相连通,水箱可沿除湿本体左侧抽出,除湿本体下方设有万向轮,除湿本体外壁下部设有固定机构。本实用新型具有移动方便又有良好的稳定性,同时具有良好的除尘和除湿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除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家用除湿装置。
背景技术
当室内环境的湿度较大时,人们会倍感不适,为了提高家中环境的舒适度,有必要对室内环境进行除湿,家用除湿机是指以制冷的方式来降低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保持空间的相对适宜湿度,使容易受潮的物品、家居用品等不受潮、发霉和对湿度要求高的产品、药品等能在其所要求的湿度范围内制作、生产和贮存。
然而传统的除湿器其底部大多固定有几个滚轮便于移动,但是在移动后固定稳定性差,特别是在光滑的地面上容易滑走,同时存在除湿效果不好等缺点。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家用除湿装置,万向轮和固定机构的设置,即能使得除湿装置移动方便,又避免了稳定性差;空气依次通过过滤网、热交换器和涡轮风机,对空气进行除尘和除湿。本实用新型具有移动方便又有良好的稳定性,同时具有良好的除尘和除湿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家用除湿装置,包括除湿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本体左侧设置有进风端,所述除湿本体右侧设置有出风端,所述除湿本体内部由上到下设置有第一收纳腔和第二收纳腔,所述第一收纳腔由左到右一次设置有过滤网、热交换器和涡轮风机,所述涡轮风机两侧分别设置有吸入通道和输出通道,所述第二收纳腔由左到右依次设置有水箱和压缩机,所述压缩机通过冷媒管道与热交换器相连,所述热交换器下方设置有集水盒,所述集水盒通过管道与水箱相连通,所述水箱可沿除湿本体左侧抽出,所述除湿本体下方设置有万向轮,所述除湿本体外壁下部设置有固定机构。
优选的,所述进风端设置有进风口,所述出风端设置有导风板。
优选的,所述导风板包括安装在出风端内部的框架,所述框架的前后侧壁之间转动安装有若干导流板,若干导流板之间通过连接杆铰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水箱上设置有手拉把手。
优选的,所述除湿本体靠近水箱侧转动设置有水箱挡块。
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设置有螺纹孔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升降螺杆螺纹连接,所述升降螺杆上端设置有调节旋钮,所述升降螺杆下端设置有支撑块。
工作原理:根据实际情况,将除湿装置推到所需位置,随后通过固定机构将除湿装置固定于地面上,随后开启涡轮风机和压缩机,涡轮风机运转使得空气从进风端处的进风口进入除湿本体内的第一收纳腔,经过过滤网时将空气中的杂质去除后,空气中的水蒸气经热交换器后冷凝下来,冷凝下来的水汇集于集水盒中,随后通过管道流入水箱中,经过除湿后的空气依次经过吸入通道、涡轮风机和输出通道后通过出风端排出。水箱可沿除湿本体左侧抽出,方便将水箱内的水倒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表现在:
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家用除湿装置,万向轮和固定机构的设置,即能使得除湿装置移动方便,又避免了稳定性差;空气依次通过过滤网、热交换器和涡轮风机,对空气进行除尘和除湿。本实用新型具有移动方便又有良好的稳定性,同时具有良好的除尘和除湿效果。
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家用除湿装置,转动导流板可以有效调整空气排出除湿装置的方向,增加适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231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