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白内障手术的手术床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21543.4 | 申请日: | 2021-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351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张瑞;康玲;龚春蓓;杨俊容;刘美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G13/00 | 分类号: | A61G13/00;A61G13/12 |
代理公司: | 重庆红石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66 | 代理人: | 谭科学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白内障 手术 手术床 | ||
一种应用于白内障手术的手术床,包括手术床、释压囊、充气组件和手臂托,所述手臂托为一对,通过转动轴铰接在手术床两侧;手臂托包括两侧贯通的手臂筒和手臂筒支座,手臂筒外壁设置限位卡槽,手臂筒内壁设置有用于包裹手臂的筒状软胶气囊;软胶气囊任一端部设置有充气口;手臂筒支座包括底座和与限位卡槽配合的限位卡环;充气组件连接在软胶气囊的充气口上。本实用新型通过手臂托对手臂的紧固能避免患者不自觉的身体移动或手臂摆动,但是手臂拖能绕自身对称轴做转动可以让患者有一定的限制性活动,减少患者恐惧和紧张,软胶气囊不仅能固定身体还能通过对手臂的包裹起到舒缓心理恐惧和紧张,患者手掌对释压囊的挤压可以释放内心的心理恐惧和紧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白内障手术的手术床。
背景技术
据统计每年我国白内障手术超过300万例,由于现有科技的发展,白内障手术已经成了一种成功率既高,时间又短的手术。一般白内障手术持续时间为15分钟到30分钟,因此医护人员一般只会采用对眼部局部麻醉,但是这样的局部麻醉也给病人带来了新的问题:在手术过程中,患者会一直处于清醒状态,会体验到手术带来的心理恐惧和紧张。而心理恐惧和紧张会引患者身体不自主的移动,比如患者咳嗽引起身体移动导致手术意外。目前,限制患者身体移动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绑带绑定患者手臂,但这种方式无疑增加了病人的心理压力,使患者体验感不佳。如何能在限制患者身体移动的基础上舒缓患者压力增加患者体验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白内障手术的手术床,在手术床两侧设置释压囊和手部固定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释压囊用于舒缓病人的恐惧心理,手臂固定装置用于限制患者移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应用于白内障手术的手术床,包括手术床、释压囊、充气组件和手臂托,所述手臂托为一对,通过转动轴铰接在手术床两侧;
所述手臂托包括两侧贯通的手臂筒和手臂筒支座,所述手臂筒外壁设置限位卡槽,所述手臂筒内壁设置有用于包裹手臂的筒状软胶气囊,所述软胶气囊任一端部设置有充气口和排气阀门;
所述手臂筒支座包括底座和与限位卡槽配合的限位卡环,所述限位卡环固定在底座上且套设在手臂筒限位卡槽处;
所述充气组件连接在软胶气囊的充气口上;
所述释压囊设置在手臂筒手掌伸出端。
进一步的,还包括角度调节组件,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驱动件和制动件,所述驱动件包括锥形主动齿轮、锥形从动齿轮,所述锥形从动齿轮固定连接在手臂托上,且锥形从动齿轮转动轴与手臂托转动轴重合,所述锥形主动齿轮传动杆为端部具有手摇柄的伸缩传动杆;所述制动件包括在手摇柄上设置的定位柱和在定位柱轨迹上分布的多个定位孔,按压手摇柄,定位柱卡合在定位孔中。
进一步的,所述充气组件包括手压充气囊和充气连通管,所述充气连通管连接手压充气囊和软胶气囊的充气口,所述充气连通管上设置有充气单向阀和排气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软胶气囊与手臂贴合面设置凸起的球形胶粒。
进一步的,所述释压囊为空心囊,所述软胶气囊通过连通管与释压囊连通,手掌挤压释压囊增大软胶气囊气压。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卡环和限位卡槽的径向间隙不大于1毫米;所述限位卡环和限位卡槽的轴向相对运动间隙不大于1毫米。
进一步的,所述释压囊和软胶气囊材料均为硅胶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215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