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利用充气止水袋进行结构缝堵漏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121018.2 | 申请日: | 2021-0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606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 发明(设计)人: | 张中杰;陈加核;刘书;吴航;杨宇宏;郑雅莉;宋海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29/16 | 分类号: | E02D29/16;E02D31/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知义律师事务所 31304 | 代理人: | 刘峰 |
| 地址: | 20001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充气 止水 进行 结构 堵漏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用充气止水袋进行结构缝堵漏的装置,包括充气止水袋、弹性固定带和充气管,所述充气止水袋通过所述弹性固定带固定在结构主体上,所述充气管与所述充气止水袋相连通,所述充气管的充气口外露于所述结构主体。本实用新型一举实现了堵漏效果即时可读与多次堵漏两大功能,可适用于地下结构所有结构缝的地下水渗漏问题,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具有良好经济、社会效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结构防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充气止水袋进行结构缝堵漏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地下结构的结构缝防水效果是影响地下空间运维的关键因素,其防水措施可分为主动防水与被动止水,其中被动止水是在主动防水措施失效后的最后补救措施,被动防水措施能否切实有效、反复利用是其最根本的评价指标。
目前常用的被动防水措施为预留注浆管,即先期实施时在结构内预埋注浆管,后期一旦结构缝发生地下水渗漏时采用注浆的方法封堵其渗漏路径。该方案存在如下问题:
(1)注浆量的多少无法准确判断,即注浆效果的有效性无法即时判断;
(2)注浆封堵只有一次机会,即第一次注浆封堵后注浆管系统即充满浆液、无法进行第二次封堵。
综上,预留注浆管结构缝堵漏方案无法保障其有效性。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解决上述技术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用充气止水袋进行结构缝堵漏的装置,包括充气止水袋、弹性固定带和充气管,所述充气止水袋通过所述弹性固定带固定在结构主体上,所述充气管与所述充气止水袋相连通,所述充气管的充气口外露于所述结构主体。
优选的,所述弹性固定带为橡胶固定带。
优选的,所述充气管的充气口与充气装置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充气装置具有气压监测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举实现了堵漏效果即时可读与多次堵漏两大功能,可适用于地下结构所有结构缝的地下水渗漏问题,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具有良好经济、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浇筑先期的结构主体的施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充气止水袋的施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浇筑后期的结构主体的施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充气装置给充气止水袋充气的施工示意图。
图中:1充气止水袋、2弹性固定带、3充气管、4结构主体、5结构缝、6外包防水结构、7结构缝防水结构、8渗漏路径、9充气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实施例:
如图1-图5所示,一种利用充气止水袋进行结构缝堵漏的装置,包括充气止水袋1、弹性固定带2和充气管3,充气止水袋1通过弹性固定带2固定在结构主体4上,充气管3与充气止水袋1相连通,充气管3的充气口外露于结构主体4。
具体的,弹性固定带2为橡胶固定带。
具体的,充气管3的充气口与充气装置4相连接。
具体的,充气装置4具有气压监测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210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云计算服务的气象监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WIFI通讯控制的桌面风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