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活性炭填入高度检测治具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18182.8 | 申请日: | 2021-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701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符宏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创力高机电(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27/00 | 分类号: | B25B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坪***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性炭 填入 高度 检测 | ||
本申请属于活性炭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活性炭填入高度检测治具,其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面固定连接有载物块,载物块的顶面开设与产品底端相适配的盛放槽。本申请具有在将炭棒插入到产品时,减少产品发生晃动的情况,进而能够减少产品晃动导致炭棒折断的情况,减少炭棒折断导致重新插入炭棒的情况,提升工作效率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活性炭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活性炭填入高度检测治具。
背景技术
活性炭是一种黑色多孔的固体炭质,其具有脱色、提纯、除杂、除臭、去异味、载体、净化、回收等功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为提升使用活性炭的便捷性,通常将活性炭制成炭棒,然后将炭棒插入到用于盛放炭棒的产品中,并且使得炭棒的周面与产品的内壁紧密抵接,产品通常为顶端开口状,形成进料口。目前,将炭棒插入到产品时通常是人一只手拿产品,另一只手炭棒插入产品中。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插入炭棒的过程中,人一手拿产品,另一只手插炭棒,容易出现人手抖动,导致活性炭棒被折断的情况,炭棒被折断后,需要将炭棒取出,然后插入新的炭棒,降低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活性炭填入高度检测治具。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活性炭填入高度检测治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活性炭填入高度检测治具,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面固定连接有载物块,载物块的顶面开设与产品底端相适配的盛放槽;所述载物块的上方设有上下贯穿的导料筒,导料筒位于产品进料口正上方,底座顶面连接有支撑板,导料筒通过支撑板与底座连接;所述盛放槽为圆形槽;所述导料筒与支撑板滑动连接,滑动方向为水平方向,导料筒与支撑板之间设有驱动导料筒滑动的驱动件,驱动件与支撑板连接;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底座之间设有所述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位于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载物块的一侧,所述导向杆外套设有所述导向环,所述导向杆与所述导向环滑动连接,所述导向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炭棒插入到产品内时,首先将产品的底端放置到盛放槽内,然后一手扶持产品的周面,另一只手将炭棒伸入到产品内。底座和载物块的设置,能够对产品起到限位与支撑的作用,进而能够减少人手拿产品导致产品不稳的情况,提升产品的稳定性,进而能够人手抖动导致炭棒折断的情况,减少炭棒折断导致重新插入炭棒的情况,提升工作效率。将炭棒插入到产品内时,首先炭棒的顶端伸入到到料筒内,然后对炭棒施加向下的作用力,直至炭棒的底端伸出导料筒并进入到产品内,继续对炭棒施加向下的作用力,直至将炭棒完全伸入到产品内。导料筒的设置,能对炭棒起到导向作用,使得炭棒受力更加均匀,减少人手直接向产品内滑动炭棒导致炭棒折断的情况,进而能够进一步减少炭棒折断导致重新插入炭棒的情况,提升工作效率。
可选的,所述底座的上方设有多个限位气缸,多个限位气缸环绕载物块分布,限位气缸的活塞杆朝向产品的周面,限位气缸与底座的顶面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炭棒插入到产品内时,首先将产品的底端放置到盛放槽内,然后启动限位气缸,使得限位气缸的活塞杆与产品的周面紧密抵接,然后将炭棒插入到产品内即可。限位气缸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升产品的稳定性,减少产品发生晃动的情况,进而能够提升插入炭棒时的顺畅性,减少炭棒发生折断的情况,减少炭棒折断导致重新插入炭棒的情况,提升工作效率。
可选的,所述限位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有抵接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限位气缸,限位气缸的活塞杆移动带动抵接块靠近产品的周面直至抵接块与产品的周面抵接。抵接块的设置,能够增加活塞杆与产品周面的接触面积,增加活塞杆与产品之间的摩擦力,减少产品发生晃动或者转动的情况,进而能够提升插入炭棒时的顺畅性,减少炭棒发生折断的情况,减少炭棒折断导致重新插入炭棒的情况,提升工作效率。
可选的,所述抵接块朝向产品的一端开设有与产品周面适配的抵接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创力高机电(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创力高机电(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181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