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叠合钢管混凝土柱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10557.6 | 申请日: | 2021-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705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梁旭;鲍喜臣;刘金龙;刘超;高吉;于德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一局集团第二建筑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3/36 | 分类号: | E04C3/36;E04C5/01;E04G13/02;E04G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周娓娓;晁璐松 |
地址: | 100026 北京市大***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叠合 钢管 混凝土 连接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叠合钢管混凝土柱连接结构,包含钢管、连接于钢管内侧壁的加劲肋、连接于钢管内部的内撑组件、连接于钢管两端且位于加劲肋上的定位筒、连接于钢管两端的定位板、连接于钢管外侧面的栓钉和调节杆以及连接于栓钉和调节杆外侧的模板;所述钢管内部、钢管和模板间均填充混凝土;相邻两定位筒间连接有定位杆。本实用新型通过加劲肋的设置,利于钢管和其混凝土进行连接;加劲肋的设置,利于增大接触面积且具有勾连的作用;通过定位筒和定位杆的设置,利于相邻两个钢管进行精确定位拼接;通过内撑组件的设置,利于增强刚度;挡件的设置,利于进行物理拌和;通过调节杆的设置,利于保证模板与钢管间距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管混凝土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叠合钢管混凝土柱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钢管混凝土结构在土建工程中的应用发展很快,工程应用日益广泛。现有技术中把混凝土强度等级在C50以下的钢管混凝土称为普通钢管混凝土,强度等级在C50以上的钢管混凝土称为钢管高强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在C100以上的钢管混凝土称为钢管超高强混凝土。
钢管混凝土即在薄壁钢管内填充混凝土,将两种不同性质的材料组合而形成的复合结构,更有效地发挥钢材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特性互补,具有承载力高、延性好、抗震性能的优点,也具有制作安装复杂、操作难度大,钢管与核心混凝土的组合作用不良的缺点。为改善组合作用,工程中常采用在钢管混凝土柱的钢管内壁上焊接内栓钉的施工方法,但由于钢管柱直径及内部空间有限且焊接栓钉需要人工操作,其质量要求高、人工焊接操作复杂,增加了质量风险和施工难度;也有采用加劲肋的做法,但对叠合钢管混凝土柱内部的支撑、拼接处的连接以及浇筑定型等方面未进行针对化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叠合钢管混凝土柱连接结构,用以解决钢管混凝土柱中钢管与混凝土的有效结合、钢管间的定位拼接、钢管内部的支撑以及混凝土的定型等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叠合钢管混凝土柱连接结构,包含钢管、连接于钢管内侧壁的加劲肋、连接于钢管内部的内撑组件、连接于钢管两端且位于加劲肋上的定位筒、连接于钢管两端的定位板、连接于钢管外侧面的栓钉和调节杆以及连接于栓钉和调节杆外侧的模板;所述钢管内部、钢管和模板间均填充混凝土;
相邻两定位筒间连接有定位杆,其中定位杆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插接;定位杆中部穿过定位板;所述内撑组件连接于端部连接于钢管内侧面且连接于两加劲肋上。
进一步的,所述加劲肋为角形件或L形件,加劲肋一端侧边连接钢管内壁;加劲肋在钢管环向上间隔设置,在其长向通长或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杆为一端设置有外螺纹另一端为光滑杆。
进一步的,相邻对接的两个定位筒,一个定位筒为光滑内壁用于定位杆插接,另一个定位筒为螺纹筒用于定位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栓钉在钢管的外环向上间隔设置,在钢管的长向上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杆长度适应钢管外侧壁至模板间厚度,调节杆为伸缩杆或可调节杆。
进一步的,所述内撑组件包含内撑杆和连接于内撑杆上的挡件,所述内撑杆为十字形、X字形或米字形。
进一步的,所述挡件为板状或杆状,挡件连接于内撑杆的中部且在环形上层逆时针或顺时针分布;挡件自由端向下。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板与钢管内壁上的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连接板通长或间隔连接于钢管内壁环向;所述定位板上设置有用于穿接定位杆孔洞和钢管内部连接钢筋的锚固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一局集团第二建筑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一局集团第二建筑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105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药剂科药物粉碎制备装置
- 下一篇:一种神经外科治疗用头部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