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冷却用液冷板流道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110158.X | 申请日: | 2021-0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054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 发明(设计)人: | 白瑞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洋(宁波)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68;H01M10/6556 |
| 代理公司: | 宁波甬岳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49 | 代理人: | 何晓珊 |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保税区兴业***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冷却 用液冷板流道 结构 | ||
1.一种电池冷却用液冷板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冷却板(4)和下冷却板(1),所述上冷却板(4)和所述下冷却板(1)均采用导热材料制成,所述上冷却板(4)正下方设置有所述下冷却板(1),所述上冷却板(4)内设置有第一流道(401)和第二流道(402),所述第一流道(401)位于所述第二流道(402)上方,所述上冷却板(4)一侧安装有第一进液管(5)和第一排液管(6),所述第一进液管(5)和所述第一排液管(6)分别与所述第一流道(401)和所述第二流道(402)连通,所述下冷却板(1)内设置有第三流道(102)和第四流道(101),所述第三流道(102)和所述第四流道(101)之间连通,所述第三流道(102)与所述第二流道(402)之间通过第二连管(3)连通,所述第四流道(101)和所述第一流道(401)之间通过第一连管(2)连通,所述上冷却板(4)和所述下冷却板(1)正面和背面均安装有连杆(8),所述连杆(8)外侧通过箍环(801)安装有盘管(7),所述盘管(7)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二进液管(701)和第二排液管(7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冷却用液冷板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管(2)和所述第二连管(3)与所述上冷却板(4)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连管(2)和所述第二连管(3)与所述下冷却板(1)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冷却用液冷板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8)有若干个,且沿所述上冷却板(4)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冷却用液冷板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箍环(801)与所述连杆(8)螺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池冷却用液冷板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7)呈S型,且采用导热材质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冷却用液冷板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401)和所述第二流道(402)的截面呈长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冷却用液冷板流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道(402)和所述第三流道(102)的截面呈长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洋(宁波)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兰洋(宁波)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1015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火新材料研发耐高温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超薄玻璃表面平整度测试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