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颈椎、胸椎复位用反向枕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05276.1 | 申请日: | 2021-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855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萧岁蓬 | 申请(专利权)人: | 萧岁蓬 |
主分类号: | A61G7/07 | 分类号: | A61G7/07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佳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47 | 代理人: | 王翠 |
地址: | 710518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颈椎 胸椎 复位 反向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颈椎、胸椎复位用反向枕,包括头枕、肩枕、肩枕放置台。头枕放置于肩枕顶部的一侧,头枕正面的中部开设有呼吸孔,头枕正面的内周缝接有耐脏布,耐脏布的一端缝接有前额受力垫,耐脏布的另一端缝接有下巴受力垫,头枕背面的一侧开设有U型槽,肩枕由头枕放置平台和肩部受力垫组成,头枕放置平台一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肩部受力垫的一端固定连接,头枕支撑头部,肩枕支撑肩部,肩枕放置台用来调整头枕的高度和角度。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颈椎、胸椎复位用反向枕,通过头枕、耐脏布、呼吸孔、前额受力垫、下巴受力垫和U型槽的配合,使得患者头部整体呈后仰状,而患者头部的后仰给患者的颈椎一个作用力,从而对颈椎起到复位和修复,通过肩枕、头枕和肩部受力垫的配合,对胸椎和腰间盘突出进行复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位枕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颈椎、胸椎复位用反向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颈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调查显示全国大约有7-10%的人患有颈椎病,而且颈椎病的发病出现年轻化趋势,其中中青年的颈椎病发病率急速上升。特别是许多年轻白领也加入了颈椎病的行列。
有调查表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颈椎病的高发年龄平均在55岁。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这一年龄下降到了49岁。而现在,颈椎病住院病人的高发年龄只有39岁左右了。而且,30岁以下的发病者正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在疼痛科门诊患者中,尽管有中老年的颈椎病患者,但年轻人因颈椎的问题来治疗也不在少数,甚至还有十五、六岁的青少年。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生活中不当的姿势所致,如电脑的普及使用,长时间伏案工作、睡觉习惯高枕或无枕睡眠、喜欢卧位看手机或电视,再加上炎热夏季空调的广泛使用等。
而在进行颈椎病治疗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复位枕对颈椎进行治疗,而现有的复位枕在医疗实践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需求,现有的复位枕多采用患者平躺的方式将复位枕放置于患者的颈椎底部,通过复位枕对颈椎的挤压达到颈椎矫正的目的,但此种方式患者的颈椎有拉伸作用,只能使患者使用的当时感到舒适,但颈椎的复位矫正效果不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颈椎、胸椎复位用反向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而现有的复位枕在医疗实践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需求,现有的复位枕多采用患者平躺的方式将复位枕放置于患者的颈椎底部,通过复位枕的对颈椎的挤压达到颈椎矫正的目的,但此种方式患者的颈椎有拉伸作用,只能使患者使用的当时感到舒适,但颈椎的复位矫正效果不明显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颈椎、胸椎复位用反向枕,包括头枕、肩枕,所述头枕放置于肩枕顶部的一侧,所述头枕正面的中部开设有呼吸孔,所述头枕正面的内周缝接有耐脏布,所述耐脏布的一端缝接有前额受力垫,所述耐脏布的另一端缝接有下巴受力垫,所述头枕背面的一侧开设有U型槽,所述肩枕由头枕放置平台和肩部受力垫组成,所述头枕放置平台一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肩部受力垫的一端固定连接,起到调整头枕的高度和角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头枕为椭圆形形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头枕靠近U型槽的一端高度高于远离U型槽一端的高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呼吸孔与U型槽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头枕由软体复合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萧岁蓬,未经萧岁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052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水涂料生产用储料桶上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人力资源信息展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