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野战X线车检查模拟人训练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101558.4 | 申请日: | 2021-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353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启川;张冬;文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G09B25/00 | 分类号: | G09B25/00;G09B9/00 |
代理公司: | 重庆乐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1 | 代理人: | 李启林 |
地址: | 400037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野战 车检 模拟 训练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野战X线车检查模拟人训练装置,包括模拟人躺板,所述模拟人躺板外壁两侧均贯穿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连接滑板,两个所述连接滑板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内部贯穿有插接槽。本实用新型通过拉动连接板,使连接滑板在第一滑槽内部滑动,选取对应位置的螺纹孔,使用螺纹杆进行位置固定,通过活动轴转动第一扣合板和第二扣合板,将第一扣合板和第二扣合板套接至关节处,使用固定丝杆进行固定,电机带动动力杆通过轴承进行转动,转动的同时带动连接滚筒转动,从而带动内部的控制螺杆转动,使连接滑杆在第二滑槽内部进行滑动,进一步带动关节处进行上下活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拟人训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野战X线车检查模拟人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模拟训练又称模拟仿真,就是在军事方面进行建模,然后利用仿真的技术进行模拟战局、战略、战术的方法。这种方法应用系统论的观点,并且利用数学建模等多种建模方法。在实践中,模拟训练对于军事作战的指挥有着很大的指导作用。
现有市面上的模拟人在进行检测的同时,需要手动对模拟人的关节处进行活动,从而导致活动度达不到标准等问题,以及导致效率较低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野战X线车检查模拟人训练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野战X线车检查模拟人训练装置,通过根据需要活动模拟人关节的位置,拉动连接板,使连接滑板在第一滑槽内部滑动,调节完毕后,选取对应位置的螺纹孔,使用螺纹杆进行位置固定,固定完毕后,通过活动轴转动第一扣合板和第二扣合板,将第一扣合板和第二扣合板套接至关节处,使用固定丝杆进行固定,启动电机,使电机带动动力杆通过轴承进行转动,转动的同时带动连接滚筒转动,从而带动内部的控制螺杆转动,使连接滑杆在第二滑槽内部进行滑动,进一步带动关节处进行上下活动,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野战X线车检查模拟人训练装置,包括模拟人躺板,所述模拟人躺板外壁两侧均贯穿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连接滑板,两个所述连接滑板顶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内部贯穿有插接槽,所述插接槽的数量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插接槽关于固定板中轴线对称设置,所述模拟人躺板外壁贯穿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数量设置有多组,每组所述螺纹孔的数量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螺纹孔与插接槽内部均插接有螺纹杆,所述固定板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部固定连接有置物盒,所述置物盒内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设置有动力杆,所述动力杆贯穿支撑板延伸至底部,所述动力杆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滚筒,所述连接滚筒内部螺纹连接有控制螺杆,所述控制螺杆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滑杆,所述连接板外壁一侧贯穿有第二滑槽,所述连接滑杆贯穿第二滑槽延伸至连接板内部,所述连接滑杆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稳固滑板,所述连接滑杆与第二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控制螺杆底部设置有活动轴,所述活动轴外壁两侧分别铰接有第一扣合板和第二扣合板。
优选的,所述模拟人躺板内壁两侧均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连接滑块,两个所述连接滑块之间固定连接有调节板。
优选的,所述调节板外壁一侧与模拟人躺板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数量设置有三个。
优选的,所述模拟人躺板内部贯穿有作用槽,所述作用槽的数量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作用槽关于模拟人躺板的中轴线对称设置,所述调节板内部两侧均贯穿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数量设置有多组,每组所述连接孔的数量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连接孔与作用槽内部均插接有连接丝杆。
优选的,所述调节板与模拟人躺板外壁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转移手扶杆,所述转移手扶杆的数量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转移手扶杆均关于调节板和模拟人躺板中轴线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动力杆与支撑板连接处设置有轴承,所述动力杆通过轴承与支撑板转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1015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工实训装置
- 下一篇:一种VR技术眼瞳辨别识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