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行车座防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095464.0 | 申请日: | 2021-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206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张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伟彤进出口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J1/08 | 分类号: | B62J1/08;B62J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英扬昊睿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27 | 代理人: | 钱雪岷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西青区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行 车座 防滑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座防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紧防滑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现有的卡环的内部增加由第一压紧板、第二压紧板、压紧弹簧、防滑凸条所组成的压紧防滑机构,从而使得现有的卡环的压紧力能够在压紧防滑机构的进一步压紧作用下得到有效弥补,进而使得该防滑凸条能够分别在卡环以及压紧防滑机构的同时压紧作用下,有效防止其在使用过程中由防滑凹槽的内部脱离,从而达到更加良好的防滑效果,这使得该带有压紧防滑机构的卡环不仅能够有效适用于体重较轻的骑行者,且能够有效适用于体重较重的骑行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该卡环的实用性,且能够有效降低其的使用局限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行车座防滑装置。
背景技术
自行车座椅的高度一般通过坐杆结构调节,现有坐杆一般包括与座椅相连接的连接杆以及与车架相连接的结合杆,连接杆和结合杆通过夹具进行夹紧固定,当需要调节高度时,松开夹具进行连接杆和结合杆相对位置的调整,调节完毕后夹紧夹具即可,此种结构,利用摩擦力进行连接杆和结合杆的固定,在自行车骑行过程中,很容易发生高度偏移,从而不得不频繁进行座椅高度调节,骑行者体验度较差;
为解决上述问题,根据申请号为CN201621015231.0提出的自行车座卡紧防滑机构,包括卡环和车座连接杆,所述卡环内壁上周向设置有防滑凸沿,车座连接杆上插接伸入卡环内的一端上开设有若干高度不同的防滑凹槽,防滑凹槽均能与防滑凸沿相匹配,该自行车座卡紧防滑机构中的防滑凹槽和防滑凸沿的配合使得现有座椅调节结构中单纯依靠卡环内壁与车座连接杆外壁之间的摩擦力进行卡环和车座连接杆之间的位置卡紧固定改变为依靠防滑凹槽和防滑凸沿之间的卡紧力以及卡环内壁与车座连接杆外壁之间的摩擦力的共同作用来进行卡环和车座连接杆之间的位置卡紧固定,虽然这能够有效提升骑行过程中卡环和车座连接杆之间的卡紧防滑能力,避免了对车座高度频繁调节所造成的不便,从而提高骑行者的体验度;
但该申请中的防滑凸沿仅仅只是通过在卡环的锁紧作用下嵌入至防滑凹槽的内部,这使得防滑凸沿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存在因卡环的压紧力不足而导致防滑凸沿由防滑凹槽的内部脱离的现象的发生,该现象通常分为两种:其一,当骑行者体重较轻时,则不会导致防滑凸沿由防滑凹槽的内部脱离;其二,当骑行者体重较重时,则十分容易导致防滑凸沿由防滑凹槽的内部脱离,从而导致该带有防滑凸沿的卡环无法有效适用于该体重较重的骑行者,实用性较低,使用局限性较大,进而仍然容易出现自行车座高度偏移的现象,且仍然需要由该骑行者手动进行调整,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影响到了该骑行者的骑行体验。
发明内容
根据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座防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座连接杆、卡环、压紧防滑机构,所述车座连接杆上套装有卡环,所述卡环的内部设置有压紧防滑机构;所述车座连接杆的侧壁上开设有防滑凹槽,所述防滑凹槽的个数为N,N≥2;
所述卡环由第一卡环、第二卡环组成,所述车座连接杆上分别套装有第一卡环、第二卡环,所述第一卡环、第二卡环通过转轴连接;
所述压紧防滑机构由第一压紧板、第二压紧板、压紧弹簧、防滑凸条组成,所述第一卡环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二卡环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个数为M,M≥2;所述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压紧弹簧,所述压紧弹簧的一端焊接于安装槽内部,所述压紧弹簧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压紧板、第二压紧板;所述第一卡环内侧壁上开设的安装槽的内部焊接的压紧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压紧板的左侧壁焊接,所述第二压紧板的右侧壁上设置有防滑凸条;所述第二卡环内侧壁上开设的安装槽的内部焊接的压紧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一压紧板的右侧壁焊接,所述第一压紧板的左侧壁上设置有防滑凸条;所述第一压紧板、第二压紧板的截面均为半弧形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伟彤进出口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伟彤进出口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954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