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介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093237.4 | 申请日: | 2021-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248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李英毅;杨金波;李如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英毅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A61M25/09;A61M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高钊;常海涛 |
地址: | 054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介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介入装置,包括:用于建立输送通道的中空本体,该中空本体包括远端、近端、中空腔室和围绕中空腔室的侧壁,其中所述侧壁上设置有贯通该侧壁厚度的侧孔。该介入装置可以防止介入手术时血管痉挛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介入装置。
背景技术
介入治疗是一种利用高科技手段的微创性治疗,通过介入放射装置的引导,将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引入人体,不用打开人体组织即可准确到达病变部位,并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医学新技术。介入治疗具有微创性、疗效高、见效快、定位准确以及可重复性强等优点,已被广泛的应用到临床治疗当中。介入治疗也将单纯的放射诊断技术和影像引导下的导管治疗技术于一体,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开拓了新的途径。
介入装置是血液透析、静脉营养输注及血流动力学监测等医疗方法的主要依赖途径,已成为现在临床医疗过程中缺一不可的医用器材。根据装置用途功能的不同,介入装置又可分为造影介入装置、给药介入装置、血管成形术介入装置、异物摘取介入装置、热传递装置、血管内支架输送装置等。介入放射学是以影像诊断学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或采集组织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断的学科
对于脑血管疾病,人们长期以来都以保守治疗为主,主要是对症状进行控制,减少对脑部永久损伤,但效果往往欠佳。近年来,已经采用介入装置,通过在人体某一部位开一个小洞,然后用一根导管深入病人体内血管,进行修补、扩充、疏通或给药等工作的微创腔内手术治疗。这种介入治疗在脑血管疾病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例如,如图1所示,脑部血管1迂曲复杂,并且不同位置粗细不均。当采用介入导管等通过血管1进入病变位置2时,在血管比较细的地方容易发生血流不畅导致血管痉挛现象,从而导致严重的问题。
本领域持续需要至少解决上述问题的改进介入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介入装置,以用于防止介入装置进入血管后导致血管痉挛发生时导致的组织缺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介入装置,包括:
用于建立输送通道的中空本体,该中空本体包括远端、近端、中空腔室和围绕中空腔室的侧壁,
其中所述侧壁上设置有贯通该侧壁厚度的侧孔。
任选地,远端为中空本体进入患者体内的一端并且近端为在所述中空本体长度方向上与所述远端相对的一端。
任选地,所述介入装置为圆筒形的介入导管。
任选地,远端相对于所述中空本体的长度方向倾斜1-90度。
任选地,所述侧孔距离所述远端8-10cm。
任选的,所述中空本体的长度为80-150cm,外径为1.40mm-4.0mm,内径为0.80mm-2.0mm,侧壁的厚度为0.50mm-1.0mm。
优选地,所述中空本体为圆筒形,所述侧壁的厚度为0.50mm-1.0mm,并且中空本体的内径为0.80mm-2.0mm。
任选地,介入装置还包括用于设置在中空腔室中的导丝。
任选地,所述远端部还包括与中空本体相连通的头部管。
任选地,介入装置还包括用于设置在中空腔室中的导丝。
任选地,所述近段部还包括操作部件,该操作部件从中空本体一侧依次包括接头、翼型管座和固定装置。
任选地,中空本体可以由诸如聚乙烯和聚酰胺等柔性聚合物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英毅,未经李英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932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推拉式PICC维护出诊箱
- 下一篇:油墨分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