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采油工程用油气输送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092799.7 | 申请日: | 2021-0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745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 发明(设计)人: | 余有财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有财 |
| 主分类号: | F16K3/02 | 分类号: | F16K3/02;F16K3/30;F16K27/04;F16K31/04;F16K31/50;F16K49/00;B01D35/04;F16L59/16 |
| 代理公司: | 保定运维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33 | 代理人: | 张会会 |
| 地址: | 750000 宁夏回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油 工程 油气 输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采油工程用油气输送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对称焊接有两个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焊接有顶板,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中部焊接有壳体,所述顶板的上表面中部安装有正反电机,所述正反电机的输出端焊接有丝杆;在对油气进行输送时,通过正反电机带动丝杆转动,使得套管带动第一板体和杆体上移动,通过杆体拉动推板和挡板移动,使得挡板在壳体的内侧壁滑动并远离输气管的一端,油气通过壳体一侧的输气管排到壳体的内部后,油被拦截在第二板体的一侧,而油气通过过滤网排到第二板体的另一侧,避免造成油和油气的混合在输气管内部造成堆积的现象,大大提高了油气的质量,且提高了输送装置的输送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油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采油工程用油气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采油工程是油田开采过程中根据开发目标通过生产井和注入井对油藏采取的各项工程技术措施的总称,采油工程技术是实现油田开发方案的重要手段,是决定油田产量高低、采油速度快慢、最终采收率大小、经济效益的优劣等重要问题的关键技术,而油气是伴随石油从油井中出来的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乙烷等,用作燃料和化工原料,石油在进行开采时,需要使用油气输送装置将油气进行收集输送,现有的油气输送装置在使用时,油气开采后通过螺旋式来油汇管,调节油气混合,均匀输送到输气管道进行集中收集并输送,然而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在油气进行输送时,油气中会混合有少量的油,这些油跟随油气排到输气管道内部,油在输气管道的内部进行输送容易对输气管道的输送效率产生影响,且工作人员并不能快速的清理,输送油气的质量大大降低;
二、如果油气在天气较低的环境下输送时,容易出现油气液化的现象,液化油气与油混合,大大降低了油气输送的量,资源不能合理利用,大大降低了装置的输送效率,为此,提出一种采油工程用油气输送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油工程用油气输送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采油工程用油气输送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对称焊接有两个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焊接有顶板,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中部焊接有壳体,所述顶板的上表面中部安装有正反电机,所述正反电机的输出端焊接有丝杆,所述丝杆远离所述正反电机的一端贯穿所述顶板和所述壳体的上表面且焊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外圈焊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两侧均焊接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所述丝杆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的外侧壁对称焊接有两个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的下表面焊接有杆体,所述杆体的底部贯穿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且焊接有推板,所述推板的两侧均焊接有挡板,所述挡板远离所述推板的一侧滑动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所述挡板靠近所述壳体的一侧粘接有橡胶垫,所述壳体的两侧均贯通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远离所述壳体的一端贯穿所述支撑板的一侧,所述推板的下表面一侧安装有加热管,所述壳体的内部底壁焊接有槽体,所述槽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的上表面焊接于所述推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二板体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所述壳体的一侧和所述槽体的一侧均焊接有第三板体。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一侧贯通有排油管,所述排油管的外侧壁安装有阀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顶板的一侧焊接有管体,所述管体位于所述输气管的外侧壁,所述输气管的内侧壁粘接有保温层。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一通槽,所述挡板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通槽的内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对称焊接有两个第一弹簧,两个所述第一弹簧的底部焊接于所述推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所述杆体的外侧壁。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板体的下表面焊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底部焊接于所述槽体的内部底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有财,未经余有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927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