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针灸用盖毯有效
申请号: | 202120087085.7 | 申请日: | 2021-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260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赵玉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腾鲁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H39/02 | 分类号: | A61H39/02;A61H39/06;A61H39/08;A61H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7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灸 用盖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灸用品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针灸用盖毯,包括盖毯本体,所述盖毯本体顶部端面开设有针灸孔,所述针灸孔外侧均设置有与其相适配的孔盖,所述针灸孔内部均固定有发热装置,多个所述孔盖顶部均开设有置针孔,多个所述置针孔侧壁均设置有与孔盖外侧壁相连通的间隙。该针灸用盖毯,通过在盖毯本体顶部表面开设多个针灸孔,便于针灸人员快速找准人体穴位;通过在针灸孔内部设置发热装置,可对针灸孔内温度进行加热调节,通过在针灸孔外侧增设与针灸孔相适配的孔盖,孔盖的设置可防止经发热装置加热后的热气从孔中流出,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灸用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针灸用盖毯。
背景技术
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近年来针灸技术在国内迅速发展,接受针灸治疗的人也越来越多。当病人来到针灸科针灸时,因男女共处一间,而针灸腿部和背部时需要脱下衣服和裤子才能针灸,给病人带来了不便,且心里会存在着压力,因此针灸盖毯为针灸师的常用品之一。施针做针灸时最主要的莫过于找穴位和温针,因为针灸的特殊性需要对针灸部位保证温度。
目前市场上的一些针灸盖毯:
大多只是简单地在盖毯上开设针灸孔,在施针过程中,当天气寒冷时针灸孔部位由于缺少保温功能,导致针灸孔部位温度降低,影响针灸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灸用盖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一些针灸用盖毯,大多只是简单地在盖毯上开设针灸孔,在施针过程中,当天气寒冷时针灸孔部位由于缺少保温功能,导致针灸孔部位温度降低,降低了针灸效率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针灸用盖毯,包括盖毯本体,所述盖毯本体顶部端面开设有针灸孔,所述针灸孔外侧均设置有与其相适配的孔盖,所述针灸孔内部均固定有发热装置;
多个所述孔盖顶部均开设有置针孔,多个所述置针孔侧壁均设置有与孔盖外侧壁相连通的间隙;
所述发热装置包括固定环、加热线圈以及辅助刺孔,所述固定环固定在针灸孔内部,所述固定环顶部开设有辅助刺孔,所述加热线圈固定在固定环内部,且所述加热线圈呈螺旋状环绕辅助刺孔设置。
优选的,所述针灸孔包括第一针灸孔以及多个第二针灸孔,所述第一针灸孔呈椭圆状设置在对应人体腰部位置,多个所述第二针灸孔呈整圆状设置在对应人体背部和腿部位置;
优选的,所述加热线圈包括线芯、电热丝、感热层、信号层以及保护层,所述线芯外侧缠绕有电热丝,所述电热丝的外侧固定有感热层,所述感热层的外侧固定有信号层,所述信号层的外部固定有保护层。
优选的,所述盖毯本体上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所述盖毯本体一侧设置有电源线,所述电源线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多个电热丝的输入端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线芯由玻璃纤维或涤纶丝编制而成,所述电热丝由电热合金丝或箔带制成,所述感热层为尼龙感应层,所述信号层为铜合金信号线,所述保护层由耐热树脂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孔盖与针灸孔之间为缝合连接。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辅助刺孔均为从上到下孔径渐小的阶梯孔。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针灸用盖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腾鲁重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徐州腾鲁重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870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