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医内科临床新型拔罐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081820.3 | 申请日: | 2021-0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072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 发明(设计)人: | 李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威 |
| 主分类号: | A61M1/08 | 分类号: | A61M1/08;A61H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0 | 代理人: | 商金婷 |
| 地址: | 255300 山东省淄博***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医 内科 临床 新型 罐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医内科临床新型拔罐装置,包括圆筒,其特征是:所述圆筒的上侧一端固定连接矩形块的下侧,所述矩形块的上侧固定连接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的端部固定连接圆盘的中心处,所述圆盘的一侧偏心处固定连接偏心转轴的一端,所述偏心转轴设置在直槽内,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内科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中医内科临床新型拔罐装置。本装置可以实现电机带动圆盘转动,圆盘带动偏心转轴在直槽内滑动,同时偏心转轴带动直槽上下往复移动,当直槽带动活塞杆向上移动时,活塞杆带动活塞向上移动,使活塞产生吸力,最终实现把罐体内的一部分气体通过阀门依次进入到圆管、单向进气阀、圆筒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内科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中医内科临床新型拔罐装置。
背景技术
拔罐疗法是我国中医学中一种常见的医疗保健方法,一般用于调节气血,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局部营养,起到扶正驱邪防治疾病的作用。传统的拔罐一般是点火加热,将拔罐内的空气排出造成拔罐内的负压,从而吸拔在人体上达到治疗的目的,或是需要手动抽吸降低罐内的压力,使其形成负压后,在将其吸拔在人体上,以上方法无法探测罐内压力的具体压力值,所以亟于制作一种中医内科临床新型拔罐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医内科临床新型拔罐装置,用于拔罐。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发明目的:
一种中医内科临床新型拔罐装置,包括圆筒,其特征是:
所述圆筒的上侧一端固定连接矩形块的下侧,所述矩形块的上侧固定连接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的端部固定连接圆盘的中心处;
所述圆盘的一侧偏心处固定连接偏心转轴的一端,所述偏心转轴设置在直槽内;
所述直槽的下侧中部固定连接活塞杆的上端,所述活塞杆穿过方孔,所述方孔设置在所述圆筒的上侧中部。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活塞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活塞的上侧中心处,所述活塞设置在所述圆筒内,所述活塞的外壁贴合所述圆筒的内壁。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圆筒的一侧上部固定连接握杆的一端,所述圆筒的一侧下部固定连通单向出气阀,所述圆筒的下侧中部固定连通单向进气阀。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单向进气阀的下端固定连通圆管的上端,所述圆管的一侧中部固定连通气压管的一端。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气压管的另一端固定连通气压表的一侧,所述圆管的下端插入阀门的上端接口内。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阀门的下端固定连通罐体的上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装置可以实现电机带动圆盘转动,圆盘带动偏心转轴在直槽内滑动,同时偏心转轴带动直槽上下往复移动,当直槽带动活塞杆向上移动时,活塞杆带动活塞向上移动,使活塞产生吸力,最终实现把罐体内的一部分气体通过阀门依次进入到圆管、单向进气阀、圆筒内。
2、本装置可以实现电机带动圆盘转动,圆盘带动偏心转轴在直槽内滑动,同时偏心转轴带动直槽上下往复移动,当直槽带动活塞杆向下移动时,活塞杆带动活塞向下移动,使活塞产生推力,最终实现把罐体内吸收的气体通过单向出气阀释放到外界。
3、本装置可以实现操作方便,实用性强,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危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零件连接结构示意图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威,未经李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818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悬索桥主缆损伤检测机器人机械结构
- 下一篇:适用于升降式站台门的门锁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