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拆卸式耳套的头戴式耳机有效
申请号: | 202120078353.9 | 申请日: | 2021-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129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翁志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小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H04R5/0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拆卸 耳套 头戴式 耳机 | ||
一种可拆卸式耳套的头戴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分为两种状态:正常状态:所述耳机包括扬声器、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连接杆、耳机梁,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拼接内部形成腔体,所述扬声器设于腔体内部卡接固定;安装耳套状态:所述耳机增设耳套,所述耳套设于第二壳体一侧,所述耳套设有连接壳,所述耳套通过连接壳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卡接固定。安装可拆卸式耳套,扬声器与人耳之间形成密闭空间,人耳所听到的声音不会受到干扰,可以专注于扬声器所发出的声音。电路的设计上变得更加简单,很容易就能做到较好的声效。对设计者的设计经验值要求大大降低,各种电路参数、软件配置要求降低了,降低了设计难度,降低了对设计者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拆卸式耳套的头戴式耳机。
背景技术
常规耳机扬声器的声音通过出音孔传出来之后,由于与人耳之间没有紧贴的一起,存在间隙,导致外界的一些杂波或杂音也会一起传播到人耳,使人无法专注扬声器的声音。
为了达到较好的声效,部分头戴式耳机采取在电路的设计上增加一些器件对杂波进行过滤,增加了电路设计的复杂度,为了达到上述功能需要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调试、测试验证才能确认设变、改模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从而造成巨大的时间浪费,人力浪费,物力浪费,且对设计者的设计经验值要求较高,需要精确计算各种电路参数、软件配置,提高了对设计者的要求,增加了设计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拆卸式耳套的头戴式耳机,安装可拆卸式耳套,扬声器与人耳之间形成密闭空间,人耳所听到的声音不会受到干扰,可以专注于扬声器所发出的声音。电路的设计上变得更加简单,很容易就能做到较好的声效。对设计者的设计经验值要求大大降低,各种电路参数、软件配置要求降低了,降低了设计难度,降低了对设计者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拆卸式耳套的头戴式耳机,所述头戴式耳机分为两种状态:
正常状态:所述头戴式耳机包括扬声器、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连接杆、耳机梁,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拼接内部形成腔体,所述扬声器设于腔体内部卡接固定,所述扬声器出音方向朝向第二壳体;
安装耳套状态:所述头戴式耳机增设耳套,所述耳套设于第二壳体一侧,所述耳套设有连接壳,所述耳套通过连接壳与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卡接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耳套通过连接壳卡接固定便于拆卸。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壳包括第一连接壳、第二连接壳、第三连接壳与第四连接壳,所述第一连接壳与第二连接壳垂直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壳与第三连接壳垂直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壳与第四连接壳垂直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壳、第二连接壳、第三连接壳与第四连接壳的截面呈凹槽型。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凹槽便于固定柔肤层。
进一步的,所述耳套还包括弹性体、柔肤层、透气层,所述透气层边缘与第四连接壳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体设于透气层边缘位置,所述柔肤层将弹性体回转体样式进行包裹,所述柔肤层一端固定于透气层与弹性体之间,另一端固定于第四连接壳朝向凹槽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提高佩戴舒适性的同时,优化扬声器至人耳之间的密闭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连接处呈凸起状,所述第一连接壳与该凸起卡接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使得卡接更牢固。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壳体设有多个出音孔。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利于声音的传播。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一端与第一壳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耳机梁旋转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便于调节耳机梁与第一壳体的角度,提高佩戴舒适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小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小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7835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势识别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振动识别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