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使用的多功能复合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2120078075.7 | 申请日: | 2021-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247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樊宪义;马晓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澳洋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 |
代理公司: | 山东宏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322 | 代理人: | 孙银行 |
地址: | 215600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桡动脉 脑血管 造影 使用 多功能 复合 导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使用的多功能复合导管,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外管、内管及塑形钢丝,所述外管的外壁涂覆有第一纳米疏水疏油涂层,所述内管的内壁涂覆有第二纳米疏水疏油涂层,所述内管位于外管中,所述外管与内管的下端均设有弯折部,所述塑形钢丝位于内管和外管之间,并设置在弯折部处。该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使用的多功能复合导管,涂覆的第一纳米疏水疏油涂层和第二纳米疏水疏油涂层可以达到减小摩擦系数的效果,形成自润滑功能,同时在弯折部的管壁内嵌置塑形钢丝,可有效避免导管变形扭曲,与导丝形成稳定配合,更适应人体动脉血管走行,降低操作难度,减轻患者痛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使用的多功能复合导管。
背景技术
脑血管造影通常采用右股动脉置入动脉鞘,采用导丝引导导管,选进所要显示动脉,注入造影剂,使脑血管系统显影,以了解脑血管的形态学变化,如走行、分布、移位、粗细及循环时间的变化等,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但经股动脉进入,血管穿刺相关的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腹膜后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患者完成造影术后需长时间平卧,痛苦较大,创伤较大,患者恢复缓慢等,与经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术相比,经桡动脉途径脑血管造影术可有效减少穿刺点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等并发症的发生。
传统的脑血管造影导管在引入头臂干内时,极容易对患者造成损伤和不适,继而容易引起并发症,并且由于缺乏弯折部位的明显标示,容易在导丝引导的过程中,极容易导致导丝与导管不能有效配合,导致效率低下,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使用的多功能复合导管,具备操作简便、安全可靠、较高润滑性的优点,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操作简便、安全可靠、较高润滑性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使用的多功能复合导管,包括外管、内管及塑形钢丝,所述外管的外壁涂覆有第一纳米疏水疏油涂层,所述内管的内壁涂覆有第二纳米疏水疏油涂层,所述内管位于外管中,所述外管与内管的下端均设有弯折部,所述塑形钢丝位于内管和外管之间,并设置在弯折部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管的下端设有缩颈部,为弯折部的过渡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管的尾端设有管节,且管节上设有引入接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管的头端呈椭圆状结构,所述弯折部处设有圆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塑形钢丝的数量至少设有4根,围绕于内管和外管之间均匀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使用的多功能复合导管,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经桡动脉脑血管造影使用的多功能复合导管,涂覆的第一纳米疏水疏油涂层和第二纳米疏水疏油涂层可以达到减小摩擦系数的效果,形成自润滑功能,同时在弯折部的管壁内嵌置塑形钢丝,可有效避免导管变形扭曲,与导丝形成稳定配合,更适应人体动脉血管走行,降低操作难度,减轻患者痛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管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管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横向截面视图。
图中:1、外管;2、内管;3、塑形钢丝;4、第一纳米疏水疏油涂层;5、第二纳米疏水疏油涂层;6、弯折部;7、缩颈部;8、管节;9、引入接口;10、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澳洋医院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澳洋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780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塑料制品生产用废料处理机
- 下一篇:一种急诊内科听诊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