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脱模布自动纠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0076854.3 | 申请日: | 2021-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555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谈源;丁华勇;陈亚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新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23/032 | 分类号: | B65H23/032;B65H2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锦信诚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13 | 代理人: | 胡新瑞 |
地址: | 21313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模 自动 纠偏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纠偏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脱模布自动纠偏装置,包括:机架,机架设置在拉挤板成型模具入模口的前方,机架上设置有两个底座,两个底座分别位于拉挤板成型模具入模口的上、下两侧,底座上滑动连接有滑座,滑座上设置有芯轴和多个托辊,底座上还安装有定位检测头,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定位检测头感应布料的跑偏量,传递信号给驱动装置进行实时驱动滑座进行左右平移,其中芯轴和托辊均安装在滑台上,实现了布料卷和布料的同步纠偏,生产的纤维板的覆膜效果好,具备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纠偏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脱模布自动纠偏装置。
背景技术
碳纤维板件具有拉伸强度高、耐腐蚀性、抗震性、抗冲击性等良好性能,而且其密度较小,质量比同体积下的铝合金还要轻,机械性能却远远优于传统金属材料,因此在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日益泛。
目前碳纤维板件的成形方法主要有模压成形和真空热压罐成形,其中模压法因成型简单效率高、需要辅助材料少所以应用较为广泛。其中采用模压法在生产碳纤维板时,常常根据生产要求,需要在碳纤维板的上下表面附着一层脱模布,然而在附着脱模布时,由于脱模布属于柔软材质,很容易在往拉挤板成型模具时,发生偏移,使得没有完全附着在碳纤维板的表面,影响产品的质量。
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脱模布自动纠偏装置,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脱模布自动纠偏装置,从而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脱模布自动纠偏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设置在拉挤板成型模具入模口的前方,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分别位于所述拉挤板成型模具入模口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一底座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座,所述第一滑座通过第一驱动装置输出动力使其发生左右平移,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一底座上,所述第一滑座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芯轴和多个第一托辊,所述第一芯轴上套设有上脱模布卷,所述第一托辊位于所述第一芯轴下方,所述第一托辊上绕设有上脱模布卷输出的布料,所述第一底座上还安装有第一定位检测头,所述第一定位检测头用于检测上脱模布卷输出布料的跑偏量,所述第二底座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座,所述第二滑座通过第二驱动装置输出动力使其发生左右平移,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二底座上,所述第二滑座上转动连接有第二芯轴和多个第二托辊,所述第二芯轴上套设有下脱模布卷,所述第二托辊位于所述第二芯轴的上方,所述第二托辊上绕设有下脱模布卷输出的布料,所述第二底座上还安装有第二定位检测头,所述第二定位检测头用于检测下脱模布卷输出布料的跑偏量。
进一步地,所述机架上还安装有集胶槽,所述集胶槽位于所述拉挤板成型模具入模口和所述第二芯轴之间,所述集胶槽上开设有凸起条,所述凸起条上开设有上下贯穿的通道,下脱模布卷输出的布料从所述通道中穿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均由驱动电机、丝杆和轴承座构成,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丝杆啮合连接,所述丝杆远离所述驱动电机的一端穿入所述轴承座中。
进一步地,所述丝杆的中部与所述第一滑座或所述第二滑座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托辊的具体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托辊上下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第一托辊通过第一安装架安装在所述第一滑座上,两个所述第一托辊同侧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架上,所述第一安装架的顶部与所述第一滑座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托辊的具体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第二托辊依次高低起伏设置。
进一步地,四个所述第二托辊通过第二安装架安装在所述第二滑座上,四个所述第二托辊两侧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架上,所述第二安装架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滑座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新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新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768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倒T型盖梁与主梁的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可调节角度的过渡衔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