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架空乘人装置的自动放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0075841.4 | 申请日: | 2021-0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286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 发明(设计)人: | 王亚楠;张斌斌;蔡涛;齐灿非;霍举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亚楠 |
| 主分类号: | B61B12/06 | 分类号: | B61B12/06 |
| 代理公司: | 渭南申梦宏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70 | 代理人: | 程灿 |
| 地址: | 467000 河南省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架空 装置 自动 放行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架空乘人装置的自动放行装置,包括安装在矿道内顶壁的循环索道和中隔墙,所述循环索道由至少两个水平驱动轮、索道绳和多个承重轮组构成,所述中隔墙位于两个相向运动的索道绳之间。职工在搭乘该轨道之前,首先将活动抱索器座椅搭接在预定轨的上方,通过气动控制阀控制气动阻挡器开合,从而对预定轨上的活动抱索器座椅进行放行,活动抱索器座椅在倾斜的预定轨上,在重力的作用下,滑到并搭接在索道绳的上方,通过索道绳的移动带动职工下矿,通过设置第一组红外对射传感器、第二组红外对射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和PLC控制箱以及气动阻挡器配合,对人员的间隔进行控制,且不需要员工自己拉动放行环,提高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井索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架空乘人装置的自动放行装置。
背景技术
架空乘人装置正式全称为地下矿用架空索道,也称为猴车,是在采煤矿井中运送工人上下班的重要交通工具。煤矿工人因其特殊的工作环境,工作地点比较偏远,需要通过一定的设备到达工作地点,架空乘人装置便应运而生,架空乘人装置可以起到减轻职工不必要的体力消耗,以及节省工人从下井和到达工作面的时间,进而达到提高煤矿产能以及减轻煤矿职工工作压力的效果。
目前,职工乘坐架空乘人装置时,需将座椅推至放行入口,然后拉动放行拉环后方可乘坐。既费时费力,拉动放行拉环的过程中,重心不稳,容易造成吊椅脱落伤人,同时人员一多时,无法保持规定的乘坐间隔。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架空乘人装置的自动放行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架空乘人装置的自动放行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架空乘人装置的自动放行装置,包括安装在矿道内顶壁的循环索道和中隔墙,所述循环索道由至少两个水平驱动轮、索道绳和多个承重轮组构成,所述中隔墙位于两个相向运动的索道绳之间,所述矿道的内顶壁安装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底部安装有预定轨,所述预定轨的上表面搭接有可左右移动的活动抱索器座椅,预定轨的右端呈倾斜装且靠近索道绳,所述固定架的右端下表面安装有气动阻挡器,所述中隔墙的正面安装有PLC控制箱,所述气动阻挡器的输入端连接有气动控制阀,所述气动控制阀连接有压缩空气输入管,所述气动控制阀与PLC控制箱通讯连接,所述矿道和中隔墙的相对面均安装有第一组红外对射传感器和第二组红外对射传感器,第一组红外对射传感器和第二组红外对射传感器均与PLC控制箱通讯连接。
优选的,所述矿道内顶壁固定连接有语音提示器,所述语音提示器与PLC控制箱通讯连接。
优选的,所述中隔墙的正面安装有红外传感器,且红外传感器位于气动阻挡器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固定架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的底端与预定轨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中隔墙的表面设置有等待标识框,所述等待标识框位于红外传感器的左侧。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架空乘人装置的自动放行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架空乘人装置的自动放行装置,职工在搭乘该轨道之前,首先将活动抱索器座椅搭接在预定轨的上方,通过气动控制阀控制气动阻挡器开合,从而对预定轨上的活动抱索器座椅进行放行,活动抱索器座椅在倾斜的预定轨上,在重力的作用下,可以滑到并搭接在索道绳的上方,通过索道绳的移动带动职工下矿,通过设置第一组红外对射传感器、第二组红外对射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和PLC控制箱以及气动阻挡器配合,对人员的间隔进行控制,且不需要员工自己拉动放行环,提高安全性。
2.该架空乘人装置的自动放行装置,通过设置加强杆可以提高固定架的结构强度,通过设置语音提示器,可以对乘坐的职工进行语音提示,提示职工注意安全,集中精力,从而减少事故发生。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亚楠,未经王亚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00758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